2023年6月5日
中國歷朝都將非華夏的外族,無論東夷、南蠻、西戎或北狄,統稱為胡。有胡字的食物就是外來輸入的,秦漢、隋唐時大多從西、北方傳入,如胡椒、胡蘿蔔等等。亦有輸入後改名的,大蒜本稱胡蒜、芫荽本稱胡荽,黃瓜本稱胡瓜……宋元明清,外來貨多從東南傳入,從粵語稱番,如番茄、番薯等等。
漢朝採用和親政策,皆因國力未強,韜光養晦,魏晉南北朝亦如此。和親並未能徹底停止衝突,胡人間中仍會侵入中原搶掠,但和親至少避免了兩族全方位衝突。就算發生戰爭,也是小規模的戰爭,直至華夏帝國實力足夠殲滅胡人為止。
唐朝自太宗開始,雖然國力強大到使諸胡都俯首稱臣,但也許因為李家本身有胡人血統,不沿用漢武帝的殲滅政策,仍以和親與諸胡結盟。唐太宗為王為可汗為舅,在東北跟契丹和奚和親,在北方跟東突厥和回紇和親,在西北送公主遠嫁吐谷渾和高昌,在西部跟西突厥、于闐和寧遠和親,在西南跟吐蕃和南詔等和親……初唐由太宗至玄宗,更是歷朝最強盛、和親也最頻繁,亦最成功的朝代。
和親成為唐朝的新常態,皆因唐太宗有容乃大,建國後即「四夷自服」。他不注重華胡之辨,政府唯才是用,無分種族,胡人可統領軍隊。若唐像漢、魏、晉般是華夏的帝國,恐怕就難以種族平等了。歸順大唐的突厥人,太宗安排他們在長安附近定居,一方面方便監視,另一方面亦有利華夏化他們,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促進民族融和。
太宗嘗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種落者,種族部落之謂也。既然天下一家,華夷無分貴賤,夷只是遠房親戚,那和親也無所謂屈辱可言,只是兩族結盟的手段而已。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