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
香港勞動人口進一步大幅萎縮,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數字是降至376.92萬人,較上季少逾2萬人,與去年同期比較則是減近3萬人。短短5年罷了,勞動人口累計流失了超過23萬人,不可謂不心寒。
勞動人口不斷萎縮的好處是搵工變得容易,此乃「勞力賣家市場」,買家要麼付出更高的薪金「搶人才」,要麼下調入職標準,不問好醜,但求就手,成功招聘之後還要對於濫竽充數的員工隻眼開隻眼閉。至於壞處,當然是各行各業都人手短缺,工作質素不可能提升,說好了的經濟復甦恐怕只是緣木求魚。
人手短缺到了一個程度,連小巴司機和救生員也須輸入外勞。以救生員為例,康文署表示,正積極研究及探討從粵港澳大灣區香港以外城市,聘請持有相關救生資格人士成為救生員的可行性。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指出,每年6至8月高峰期,約須2000多名救生員,截至今年5月,受聘於康文署的救生員人數接近1700人。因應救生員人數,康文署轄下25個公眾游泳池已全面開放,不過17個游泳池因人手問題須局部開放。
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胡啟榮早就明言,在大灣區招聘人手的做法不可行,因為救生員入職學歷條件只是小學六年級以上,如果在大灣區招聘,很難吸引高學歷人士來港,反問是否當作高端人才聘請。
如無意外,求才若渴的特區政府必定願意輸入低端勞力,救生員如是,小巴司機如是,建造業工人亦復如是。假以時日,相信倒垃圾和洗廁所等等粗活亦須輸入外勞,此乃馬死落地行的處世之道。令人擔心的是,低端勞力捱不過香港極度昂貴的生活成本而裹足不前。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4──伴疫歲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