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
看到坊間對國泰空姐事件評論摸不着核心,還是按捺不住要說幾句。撰文前先聲明,自己不喜政治,認為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其實不涉及政治操作,只是我們都習慣想得太多,將一件簡單事情政治化。
「今時今日這樣的服務態度是不足夠的」,虛擬特首劉德華二〇〇二年的一句,二十年間「害慘」了香港數以百萬計服務業打工仔,由優質服務致勝之道,慢慢成為顧客永遠是對的、顧客是衣食父母等等,服務性行業面對有理無理要求也好,只要擺出一副木無表情撲克臉(Poker Face),便會被貶損為態度欠佳,冠上臭臉,高高在上,歧視等標籤。其實,可能只是他們累了。
問題是他們無論剛剛上班,抑或即將下班,笑,一定要笑,不可以不笑。
對於這種笑,美國社會學家、加州柏克萊分校教授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出情感勞動(Emotional Labour)的概念,大致是打工仔透過控制自身情緒,營造出公眾可見的面部、肢體表現,簡單講即是假笑。哪怕你剛與女朋友分手,亦要管理好情緒繼續在顧客面前笑、以禮待人。
Hochschild在著作《心靈整飾:人類情感的商業化》一書中,特別提到機艙服務員(即空姐空少),他們在向旅客提供餐點、飲料時須保持微笑,同時要以親切態度,詢問旅客還有什麼服務需求。不但笑面迎人,還要展現出熱忱關懷旅客的情感,這樣旅客下次才會購買同一家航空公司機票。
Hochschild認為,公司要讓機艙服務員的情緒成為職業化行為。如有讀者問,除了機艙服務員外,有什麼情感勞動的例子?美國迪士尼樂園員工,如果有到過佛羅里達州迪士尼樂園,你的確會誤以為自己進入了童話世界,所有職員都笑面迎人,彷彿他們都沒有私人情感。
人類情感商業化,即所屬公司會將員工受限制受操控的情感,轉化為商業效益,顧客看到員工服務態度一流,以後忠於相同的航空公司,既可建立公司形象,又可增加回頭率、提升收益股本回報。
問題來了,如果員工薪酬已包括了控制情緒,那麼情緒之所以會失控,到頭來就是因為薪酬,不足以彌補情緒上的缺口。即是貧窮限制了他們的工作態度,若面對不斷削減的福利及薪酬,機師才會想出在停機坪「放軟」手腳,減慢飛行時間,機艙服務員又怎會笑得出口?一句到尾,份糧已包括「樽鹽」,「樽鹽」失守但補償不足,問題自然陸續有來。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