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法國有多少作家和學問家出版過以《思想錄》(Pensées)為名的著作?筆者知道的至少有兩本,都是作者死後才出版。最著名的是數學家和哲學家柏思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的著作,其次是法國啟蒙時代儒貝爾(Joseph Joubert, 1754-1824)的《思想錄》。
儒貝爾一生沒有什麼事功,只在1778年到巴黎,結交了狄德羅等百科全書派的文人,並和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成為好友,在拿破崙當政期間擔任大學監察長。在法國大革命風起雲湧期間,可說是他脫離時代。他熱愛文學,尤其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學。大多數時間留在鄉間,寫了許多書信、筆記,卻自問才華不足,故終其一生,未有著書,僅留下大量遺稿。
儒貝爾有幸生於重視文學的法國。他生前寂寂無聞,死後,夏多布里昂整理他的遺稿,結集出版《思想錄》,文名才留後世。在Rochefoucauld(1613-1680)出版了《箴言集》,一紙風行後,許多法國文人隨之效法,儒貝爾可謂表表者。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曾多次翻譯和引用他談文說藝的名句。論詩的如:「詩中妙境,每字能如弦上之音,空外餘波,嫋嫋不絕。」又例如:「佳詩如物之有香,空之有音,純乎氣息。」儒貝爾所謂「空外餘波」、「氣息」,大概如中國詩人說的意境。
儒貝爾《思想錄》中隨手可拾機智箴言,往往一語中的,表達他對人生和人性的獨特體悟。他反對迷信,認為:「迷信是低等靈魂唯一能夠相信的宗教。」還有:「仁慈是給予別人多過他應得的愛」、「爭辯而沒有共識,勝於不許爭辯而有定論。」
他教導女人如何選擇配偶:「只應嫁給這樣的男人:他若是女人,你可以跟她成為知交。」筆者會用「閨蜜」替代「知交」。若要白頭到老,必須對老伴親之敬之如「閨蜜」,事關夫妻花最多時間是談話也。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