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
「我也遇過很多很熱情很好的國泰乘務員,所以請務必嚴懲這樣歧視的風氣。」向小紅書投訴的乘客,大概也沒料到會引發特首說痛心、國泰總裁四番道歉,以及炒了三個空姐的軒然大波。引爆的是港人和內地的深層嫌隙,還有英文、優越感和國民身份認同爭議吧。
互聯網從不理性,炸了之後一地碎片瓦礫,欲辯無從。
空姐當然不夠專業。聽錄音帶,空姐似只是呻呻,說笑:「Carpet is on the floor (laugh). 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 you cannot have it (laugh).」看字面,的確十分刻薄,恥笑人家不諳英語。但如果聽聲,空姐們只是輕輕乾笑,沒有濃重的嘲諷惡毒意味。不過,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平日我們會當作好笑的「地氈」跟「毛氈」,人家聽着覺得是侮辱(哪怕再加上其他context及累積感受),也就只能怨不幸踩中地雷。國泰要炒空姐斬臂止血,也是釜底抽薪棄卒保帥的無奈及不幸。
當然,要怪的是國泰管理層——這倒不是「英資」、「優越感」的問題,而是在通關之後,運載力似乎十分牽強,商業運作也未能復原。雖然送出五十萬張免費機票,但香港人也不再像從前以國泰為傲,幾位空姐是否經驗不夠?沒想到在飛機上隔着簾也每分鐘在乘客眼底?
錄音的人是否已受了許多氣,聽了許多不堪的話語,才開始按下錄音掣?這位投訴人本身已是用國泰送出的贈票,但感受仍是那麼差,證明「情感配套」未理想,過多努力也只是backfire。
不過,好些媒體以至個人,乘機將衝突放大炒作作為武器,以領導輿論姿態逼人低頭。一句「內地遊客是香港服務業的衣食父母之一」,又挑起多少仇恨,無助愛國情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