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
歌德《漫遊者的夜歌之二》有許多英譯本,我最喜歡英國詩人Arthur Hugh Clough(1819-1861)的譯本,他最能譯出歌德詩萬籟寂靜的氣氛。我看過的其他譯者都將歌德詩最後一字rest譯作「休息」,錢鍾書譯作「我亦欲歸休」,只有他譯作「死亡」:
Over every hill/ All is still/ In no leaf of every tree/ Can you see/ The motion of a breath/ Every bird has ceased its song/ Wait; and thou too, ere long/ Shall be quiet in death.
最早翻譯歌德詩為中文的是郭沫若和唐性天。唐性天取名《遊客夜歌》,1921年11月發表在《文學旬刊》:無數山峰裏,/早已鎮靜,/一般樹林中,/你亦不能覺到—/最微的清風;/林中的小鳥,/亦是沉默無聲了:/你再等一會兒,/亦可休息了。
唐性天給郭沫若罵為「誤譯了歌德的詩」,「譯詩不是件容易的事。把原文看懂了,還要譯出來的是『詩』才行。」唐譯本只是散文,稱不上是詩。1917年秋,郭沫若學習德語為第一外語,他本身亦是歌德迷。在唐譯本發表前一個月,郭沫若寫給郁達夫的信中,收錄了他自己的譯本,名為《流浪者的夜歌》:一切的山之頂,/沉靜,/一切的樹梢,/全不見,/些兒風影;/小鳥兒們在林中無聲。/少時頃,你快,/快也安靜。
郭沫若的譯本,每行音節數目和原詩相同,音節的輕重變化,也盡量接近原作。他自豪地說:「這麼譯出來,總沒有原文的音調瑩永。我的譯文是按照原文的各個綴音(Syllable)譯的,我想也很可以按照舒伯特(Schubert)的樂譜歌出。」後來,宗白華、梁宗岱、朱湘、馮至及其他人都譯過歌德這首小詩。若上谷歌,最快搜尋到的版本是已故翻譯家錢春綺(1921-2010)的譯本:群峰一片/沉寂,/樹梢微風/斂跡。/林中棲鳥/緘默,/稍待你也/安息。錢春綺用「安息」二字,接近死亡的意思。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