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0日

謝彩雲中醫師 醫師筆記

AI中醫行嗎?

自從進入了AI(人工智能)時代,大家不停在問,AI會搶走我份工嗎?

打從小學年代,老師在課堂上為引發同學思考必問︰有什麼工種是電腦/自動化系統取代不到的?結論往往是︰重重複複、低技能、低技術工作較易被取代;只有高階、高端工種,才能存活,以此來勉勵同學們必須努力讀書,力爭上游。

可是,在二十一世紀,我們面對的已不是低端、低技能、低技術工種被科技搶走的威脅,而是成「師」成「家」的工種興許會一夜被AI淘汰。不時會看到,第X代AI考獲律師資格試佳績等新聞,這是否代表律師會被AI取代呢?

千變萬化

拉回我們本行,我想起中醫執業試,若是AI應考,該會比我們考得更好吧,因每科都有教科書,考試題庫也是隨着教科書來設計,估計AI考獲滿分機會很大。

亦有讀中醫前做IT行業的同學,從入學起就將書上所載的舌、脈、臨床表現做了一個電腦資料庫,一方面是為方便溫書,二則日後出來坐診也可以讓電腦輔助看病,只要輸入證型、舌、脈、症狀,方子便會自己蹦出來,豈不方便?

可是,出來坐診時卻發現,證狀舌脈與配方雖然可以輸入電腦系統,惟臨床上病人大都不跟隨教科書來生病,病情千變萬化,現實比教科書和電腦系統所載標準答案複雜得多了!

各說各話

雖然經歷了3年新冠疫情,也有不少患者願意在網上看診,但中醫強調的是個體化診療,患者體質不盡相同,因此在感染同一病毒後,在臨床上個體表現也有差異,何況是不同病症,若是單由AI從網上搜尋相關醫案,會發現各家學說,各有各說,壓根兒沒有標準化答案。

正因患者個體差異大,個別醫師又屬於不同流派,加上望聞問切都是較主觀的判斷,甲醫師認為是弦脈,乙醫師卻認為是滑脈,莫衷一是,辨證和治療也截然不同,看來這個行業暫時不會輕易地被AI取代。

回到打官司的場景,跟一群法律界朋友談起此話題,大夥都同意,若是與訟人是準備親自抗辯,找一位AI律師幫手也不錯。不過若牽涉極大商業利益,又或是動輒會被判監的案子,恐怕沒人願冒險讓AI來代表吧,至少我就不會了。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AI能否幫助中醫治病? 醫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