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筆者極少討論,與其說是不為,不能也。
過去二十多年,華資商家基本上「承接」了英國佬大部分「遺產」,由零售、金融、貨運物流、電訊、地產以至娛樂藝術等跨地區、跨界別,基本上緊扣着香港人衣食住行生活每一點滴。投身金融多年,與這些華資商家關係匪淺,以往在公在私均盡量不談及華資商家的種種,特別是地產這一瓣,今天破例談談。
不少讀者看到今天香港樓價都抱有疑問,捉摸不到樓價走勢,有些老友私下向我旁敲側擊,為的是指點明路。關於樓市問題,常常以問題回答問題。
一位地產高人說過,打開香港地圖,由太平山山頂作為起點,以深圳河作為終點畫一條直線,這條直線(或延伸的同心圓)就是香港樓價由高至低的走勢,距離山頂愈近價格愈高。即是山頂呎價是X萬元的話,尖沙咀、沙田、天水圍的呎價應該是拾級而下。至於過了深圳河則是另一個市場,也是另一個世界。
為什麼由太平山作為起點?撇除風水龍脈等因素(關於風水有機會再談),太平山代表着傳統富人的聚居地,不要忘記殖民地年代港島是永久割讓,所以當時不論國籍族裔,幾乎所有富翁資本家均聚居於此。當然,俯視中環金融中心的太平山,亦代表資本主義的起點,與一河之間的計劃經濟南轅北轍,愈接近深圳河,資本主義的色彩會褪減。
香港的資本主義基本體現在樓市上,香港樓市亦有別於其他地區,德國、英國甚至新加坡的樓宇,最重要功能是安居,香港樓宇最重要的功能,是藏富和炒賣,住是附帶「贈品」。所以地理上愈接近計劃經濟,資本主義色彩愈見褪色,相關的價值亦同步遞減。這就是香港樓市的核心。
問題來了,如果阻隔香港資本主義與深圳計劃經濟之間的河道一天消失,你認為太平山開始畫的同心圓還成立嗎?又或者,如果資本主義的重心,由太平山轉為深圳福田,歷史累積的樓價走勢還適用嗎?這些問題,還請讀者自行斟酌。
若然你說,我置業為的是安居、為的是居住,那麼你要從樓價減走投機藏富的部分,回到三四十年前。最後多問一條問題,香港樓價一直遠高於大灣區其他城市,因為有獨特的溢價,如果這些溢價消失呢?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