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27日

郭逸之 筆文集

提防財演

時事看法、個人感受,以及財經圈怪談都是筆者為本欄設下的三大主題,平心而論,最喜歡與大眾分享的先是時事看法,其次是個人感受,最後才是財經圈怪談。

可惜,近年談時事容易跌入非黑即白、非藍即黃無止境爭拗,最後還被無知留言貶損為什麼絲,此乃筆者不欲看到,唯有少寫。再者筆者生性淡泊不欲蹚這渾水。至於個人感受文章難以一蹴而就,靈感到了有時間的話,可以慢慢抒寫,寫得最多還是財經圈怪談,還望見諒。

提及財經圈,我入行已久,對香港財金圈光怪陸離之事已有抗體,再荒謬事情都不會感到驚訝,最多偶爾跟內子慨嘆一句半句世風日下。入行數十載,自己與不少媒體老總或財經版主管認識,知道上一代如何塑造星級財演。記得曾經與一位財經主管用膳,提起某某財演如何崛起,至於具體是哪一位,恕不便透露。

財經主管說,二〇〇一年九一一美股大跌市當晚,該名財演基本上整晚On Call,同時為報紙的A1要聞(有關新聞放在要聞版)、電視台直播甚至電台節目做準備。試想想,九一一事件在香港時間晚上發生,所有傳媒通宵工作,難得有位財演願意隨傳隨到,當然優先考慮。

事實上,該星級財演首先具備我曾經提及升市唱好、跌市唱淡的功架,再來是將手提電話廣發財經記者,基本上所有財經記者任何時候、任何提問均來者不拒,財經記者問的問題由美債石油黃金小麥到歐美中港股票統統回答。

問財經主管,什麼人可以同一時間即時回答上述問題?主管回答,神,或者接近神的男人。他笑言,反正沒有人會挑戰他的答案,亦沒有人會同時看一份報章或不同電視台的新聞,所以他是對是錯根本不重要,輸錢是你傻。

久而久之,該名財演的名字不斷出現在媒體中,令一眾股民稍為認識及略具人氣後,開始與傳媒或金融機構合作拍廣告、推銷基金或衍生產品及舉辦講座吸金進行分成。簡單一個投資講座,五百元入場費、四百人報名的話,涉及金額已達二十萬元,當然較證券行掛名聯席董事的薪酬高得多。

說話不用負責任,分析不用做功課,所以每次看到那些財演,都特別反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