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26日

袁康就博士 氣療百病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不死之症」,它可以伴隨着你一生。它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病發時一般有關節的紅、腫、痛。初期病發往往在手指小關節,及後延伸至大關節,甚至體內器官如肺、心臟等。病發年齡多見於四五十歲的女士。

陳小姐算是較年輕病者,她8年前確診類風濕關節炎,今年39歲,即是說她最少31歲便患病。「你手指疼痛?」「不,我右腳腳踝痛!初時我以為筋骨勞損,但西醫說我是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你8年前確診,這8年只有踝關節痛嗎?」「啊,最初是手指痛,踝關節痛是第一次。」

畸形和功能障礙

陳小姐右側外踝關節周圍都有微腫,「那你這次踝關節痛多久了?」「嗯,有半年吧。」「半年一直有腫嗎?」「對呀,初時更腫,西醫加重藥量後好些了,但仍未能完全去腫;試過針灸,也做過物理治療,仍是腫痛。」「現在影響你走路吧?」「對呀,走路就痛。晨起那段時間更明顯!」「對,這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特徵:晨僵!」

類風濕關節炎的腫脹出現於滑膜,這些腫脹和充血導致免疫細胞浸潤。一般理解,這類免疫複合物沉積在關節和器官,造成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等後果。

患肌導致變形

然而,免疫反應和分泌物並不能直接造成骨性變化和關節變形,元兇是肌肉病理性緊張。那是先有肌肉的功能性病變,才有疼痛、僵硬、骨性退變和關節畸形。凡類風濕關節炎伴隨的疼痛和腫脹,都可用浮針解決,而且特別見效。尤其是慢性期。

陳小姐右腳踝關節的腫脹已波及周圍軟組織。

我用浮針處理腓骨短肌。經過一輪「掃散」和「再灌注」,10分鐘後,陳小姐驚訝地說:「咦,腳眼的凹凸層次重現了!」「對呀,水腫散去就好。你試走兩步?」陳小姐走兩步。「嗯,走路輕鬆了!」「太好了。不過你要理解,肌肉有記憶,它繃緊了6個月,會很快反彈而再出現輕微繃緊,都是正常的。連續治療3天可以嗎?」「好的,我明天再來!」陳小姐翌日覆診,好多了,腫已消,疼痛基本消失。第三天鞏固治療。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針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醫師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