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
關於簡體字帶來的麻煩,文化界寫過不少,筆者近日遇上一例,苦思之下卻得出另類結論,請諸君保持耐性細閱。首先想講,簡體字一字多義(例如干同時等於乾和幹),英文right同時解右和對,任何語文都有機會混淆。獨立看,簡體字尚算清晰,牽涉繁簡互換才衍生問題。明乎此,我們才討論下去。
朋友出版新書,囑我作序,事緣首次正式見面竟在台北,我很自然寫「客裏相逢」。客裏相逢不算成語算熟語,應該有出處的,為穩陣,我查查Google,見於南宋詞人姜夔名篇《疏影》佳句:「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不枉我大學修過周姜詞,潛意識記住了,引用出來。正暗喜之際,且慢!凝神一看,哪是「客裏」?條條搜尋結果都顯示「客里」!明明我輸入「客裏相逢」呀(下圖),莫非因為簡體網站?有些是,有些不是,舉例第一條出自台灣「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字字繁體,怎偏偏「裏」變「里」?莫非我記憶有誤?要命在,把里理解為鄰里的里、里巷的里巷,「客里相逢」也解得通啊!我開始猶豫了,不信邪,直翻到Google第三頁,反而在內地「百度百科」的簡轉繁網頁發現「客裏相逢」,踏破鐵鞋,心才安定些。
搬字過紙
常言道少數服從多數,畢竟實體書可靠──注意,我這才想起實體書,只怪上網太方便了。周姜詞中華文學瑰寶,托賴家中書架總找到一兩本,再驗,終於可以肯定是「客裏相逢」,又一次繁簡互換鬧笑話而已。有理由相信,即使台灣網站,搬字過紙,因為「里」並非純粹簡體,本身兼屬繁體,而且意思也解得通,遂成漏網之魚了。
所有謎團解開。
但我就此把「客裏相逢」寫進序文嗎?我不敢連累朋友,如果有讀者誤以為錯別字,可以怎答?如果讀者內地接受教育,自細學「客里相逢」;即使本地青年,拿着Google結果和你對質,少數服從多數,你有信心說服他Google第三頁其中一條方為正確嗎?鬥查實體書,你剛巧帶實體書在手邊嗎?更何況還是那句,鄰里、里巷解得通,恐怕姜夔復活尚且百口莫辯。
廢除粵語?
回心想,內地會把「客里相逢」捉錯用神嗎?其實不會的,他們早習慣里=裏,裏字已經消失,裏裏外外=里里外外,根本沒困擾。普通話,裏里同音,不存在問題;廣東同胞口語當然仍把里面的里讀leoi5,但學校教育用普通話,也統一了。
於是我萌起一大膽想法:今天我們覺得簡體字多問題,只因繁簡互換衍生問題,少數服從多數,索性廢除繁體字,就「不成問題」了。如果因方言異讀,便索性廢除粵語,到時教宋詞一律讀客lǐ相逢,寫一律寫里,任君腦海自行對號入座,就無人錯了。真理,並非愈辯愈明,有時愈混沌愈和諧。
我這樣說,一定惹怒文化界罵我,但簡體字與普通話乃國策,誰擔保特區政府不快快跟章?
註:論者認為繁體字應叫正體字,本文為方便與簡體字比較,姑且稱繁體字。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誰是微生物之王?(下) |
上一篇: | 愈悲劇愈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