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
內地有句順口溜:「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錢少。」自己經常上海香港兩邊走,要數真正錢多,恐怕要將語句改成「到了香港才知道錢少」,只是香港二線富豪大多數極度低調,連帶他們的下一代亦秉承家規。
前文〈財經圈怪談〉提到,香港富豪分門別類,家族式、暴發式及白手興家式,另外亦會按財富千億百億十億元計不同級別。身處香港,那些千億元級別的富豪或富二代,不可能亦沒有條件低調,一來事關政府政策新聞等會圍着你走,二來不少千億級富豪是上市公司股東,一舉一動曝露於大眾眼前。
不過他們的第三代已開始低調,以新賭王呂志和為例,他五位子女各有家室,呂志和孫仔孫女大多數從未在媒體曝光。香港富豪低調似乎是共識甚或是家規。
認識一位百億級富豪,由於他的姓氏相對罕有(非陳李黃林梁之類),他兒子沒有社交媒體什麼Facebook、IG,對外亦從來不透露自己姓氏,見面只會說自己英文名。
該名富二代留學美國時,所有同學完全不意識有位富豪同學,就連他在美國大學認識的妻子亦毫不知悉,直至回港子承父業,他女友(現在的太太)才知道原來是上市公司富二代。
與他這位公子有數面之緣,基本上彬彬有禮不穿金不戴銀,完全沒有財閥的氣燄,可能是家庭教育關係。他的家族身家單是股票市值已達數百億元。
另一位認識的富二代,連他的底有多深亦觸摸不到,只知他家族非富則貴,該富二代雖然有社交媒體賬戶,大多數只談飲飲食食,間中低調地顯示正乘坐私人飛機,父母永遠不會「入鏡」,每次問他總是笑笑口轉個話題。
香港富豪與內地富豪之間的分別,在於前者怕被人知道自己有錢,而後者怕人不知道自己有錢。大家去上海一趟,從外表從言談你會知道對方是否富豪;在香港,有誰猜到穿短褲波鞋、戴運動手錶的中佬,原來有私人飛機、有八十呎長遊艇?
有趣的,無論是上海富豪抑或香港富豪,他們都一個共通點,就是一定不會自己揸車揸船,部分司機甚至兼任保安大隊長,一般人不容易埋身。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