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
本片未公映先惹爭議,內地網上熱討:怎麼中國人要替日本狗歌功頌德?是名副其實日本狗——一頭義犬八千(日文正寫チ)公忠心護主的真人真事,東京澀谷站豎立牠銅像,今年更紀念八千公100歲冥壽。其偉績說簡單很簡單,就是每天準時去車站迎接主人上野英三郎教授歸家,甚至主人離世,仍一直等足10年,風雨不改,至死方休。
這題材按說最具普世價值觀,日本老早1987年拍過《八千公物語》,2009年荷里活有李察基爾美國版《秋田犬八千》(Hachi: A Dog's Tale);放在別國可以,放在中日世仇要問問政治正不正確。唉,其實美日二戰何嘗不世仇?李察基爾還主演過講原子彈遺恨的《八月狂想曲》(1991年黑澤明執導)呢。
但憤青不理,例牌大罵。何況今次由陳沖擔綱,陳沖啊,1986年演西片《大班》(Tai-Pan)已被指辱華,乃筆者童年認識辱華之始。哼哼哼……
我想講,中國歷史上也有激動人心的義犬。甲午戰爭,北洋名將鄧世昌攜愛犬「太陽」指揮致遠艦,艦遭擊沉,鄧世昌投海殉國,太陽咬住他衣袖不放,鄧揮拳欲打,太陽明白主人心意,遂雙雙溺水身亡。而甲午戰爭,正正一場中日決戰。
怎麼不拍太陽而拍八千公?地緣敏感無謂火上加油,和諧些畢竟比較好。中日一衣帶水,改編東洋故事往往若合符節,遠自大台劇《發現灣》(1980)把橫溝正史推理小說《犬神家一族》華化而不見斧鑿痕跡。除了陳沖,男一馮小剛尤值得留意,馮執導佳作不少,對他的演出,港人恐僅限於《功夫》裏客串。
提起港人,可能嘲諷:同胞豈非愛吃狗肉嗎?拍寵物片?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幕啟。設定於現代重慶,倒敍自小狗初生,時間等如橫跨15載,一共動用了18頭不同大小的「主角」由細演到老。秋田犬換成中華田園犬(即是唐狗啦),名字叫八筒,全面突顯中國特色。收養、建立深厚關係的情節拍來輕鬆踏實,毋寧說,講人狗,更講庶民之情。
15年間,山城重慶滄海桑田,驚世水利工程和急速都市化,改寫了生活百態。電影重現長江索道舊纜車站,是不賣弄而窩心的CG。八筒忠誠念舊,我們只能懷舊,偶爾沉醉於good old days,卻不能忠誠地拒絕變異。副教授(馮小剛飾)憨厚、勤懇敬業,對照現今大學轉為拋浪頭、拉關係的名利場。小區拆遷,家庭分散,鄰里不再守望相助,連狗也流離失所。導演想表達的,遠不只萌寵小玩意。
我對陳沖印象停留於八十年代力士香梘廣告,歲月不饒人,眼前洗盡鉛華,初老婦女一口土話潑辣生動。國家政策容許方言穿插電影,視為趣味,有一天粵語也將和光同塵嗎?
本片勝在沒虛偽,兩次提及八筒險成紅燒佳餚,直擊街市和食肆。世上總有人愛狗,有人愛狗肉,如實報道。副教授迷足球,閱報標題國家隊小勝馬爾代夫1:0嗤之以鼻,讓觀眾解氣微笑。於微細處,十幾年前報刊亭反映時代依稀可見電影《魔戒》,考究認真,大片格局。
最後彩蛋交代「主角們」來自狗市場和拍竣後各覓得好歸宿,並呼籲善待動物,沖淡結局哀傷。
筆者曾任職IT公司,計劃拍狗電影,因為票房有底氣又能展示科技特攝效果(試想想許多畫面要借助呀),可惜沒拍成,人家《忠犬八公》完全辦到了,推薦。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養好腸道微生物計劃(下) |
上一篇: | 賽果被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