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
之前本欄提及筆者擔任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簡稱JSR)的主任導師,教訪問和寫作技巧。終於來到實戰——找東方籃球隊猛將陳翊麟和梁嘉顯親臨交流,事後撰稿交功課。一般認為,新一代待人接物差,文字水平低落,那是老輩迷思;其實資訊發達,他們見多識廣,有紋有路,而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
東方剛勇奪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冠軍,值得關注。在都會大學大講室舉行,採用圍訪形式,我索性先從幾十位學員中選出男女主持。潮流興做主播,有樣學樣,靚仔靚女站出來已甚具台型。主持負責介紹嘉賓,控制大局。由於安排了拍攝,我們決定,待嘉賓簡單自述後,台下第一位學員問「籃球於他們是什麼」,從大路展開,到差不多夠鐘便最後一位學員問「對今後展望」,順勢讓對方意識到進入尾聲,圓滿結束。這兩條算「做媒」,中間是任意的,新聞自由。
搶咪才威
「作為圍訪,你當然可以不出聲,靠聽也夠料寫。」我提醒學員:「但將來你入職,老細好睇夥計有無在記者會搶到咪,才覺得威的。」
現場,預備充足是成功的一半,兩位被訪者聽到我們能準確就某場波某件事提問,感受尊重,坐都坐直些。其中陳翊麟兼任教練,排陣揀有技術但無紀律抑或技術稍遜但守紀律的球員?陳說:「揀守紀律的,因為他會珍惜機會,練好些;前者痛改前非,會變乖。日後,球隊同時獲得兩個技術和紀律兼備的球員。」突破性思維,非行內人不能道,所以我愛專訪,總帶給啟發。
撰成稿件,坦白講,近年流行呃like文字,嘩眾取寵,我何堪說識,還是按傳統章法來批改。同學皆達標在水準以上,我只舉些瑕疵——你編輯也只專舉你瑕疵,是不是?
「賽馬會青少年體育記者培訓計劃有幸邀請到籃球員……」好幾篇都這樣開場白。訪問是對等的,我們代表讀者去平視,沒必要用上「有幸」、「榮幸」,交談可以表示歡迎,寫成文字則忌惹鱔稿之嫌。
去蕪存菁
每段「被問到XXX」然後「他答XXX」,獨立看沒問題,不斷出現便呆板,卻很難說錯。其實,稍稍修飾、變換詞句,即能避免重複。否則,遭GPT淘汰啊。或許,GPT也識避免句式重複了。
同學有時老實過頭,例如:「每日都是從早上7時到晚上10時都是面對着籃球……」怎麼兩次「都是」?只怪有聞必錄,正如口語習慣講「先做咗佢先」,化成文字便應減去一個先字。同學大概認定要不加不減方為忠實報道吧,我敢說——有錯請新聞系專家指正——採寫禁止加法卻容許減法。加法,加油添醋,所謂put word in my mouth,固然離譜;但減法呢,若真箇完全有聞必錄,連閒話和語助詞,半小時訪談可寫足萬字,搵鬼睇。記者責任恰在剪裁而保留原意,去蕪存菁。
某男星曾煞有介事問我,雜誌能否不加不減他的發言?我答,不加可以,不減不能包。十幾萬書印多十幾頁,閣下付鈔嗎?
圖片:作者提供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由SARS到新冠20年(上) |
上一篇: | 「前台」vs「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