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
清楚記得,二〇二一年六月才開始學習使用筆記型電腦。在這之前,一直用桌上型電腦。對這個日子如此深刻,是因為當時正面對移居與否的痛苦煎熬。要放棄用了十幾年的桌上電腦,學習另一款電腦,跟要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香港相比,變得芝麻綠豆,所以一學就適應,過渡期也不過兩星期。
還差兩個月,可以慶祝我和筆記型電腦相愛兩周年。儘管與它已合二為一,依然保留用桌上電腦時的習慣──繼續用滑鼠。努力嘗試用筆記型電腦上的平面滑鼠,不是不行,只是覺得它一時太慢,一時又太敏感。最不能忍受是在網上看長篇文章時,無法用它拉上拉下,要一下一下地點擊,很麻煩。還是滑鼠方便。現在用的滑鼠還有一個「返回前頁」按鈕,對於特別愛懷舊,經常回頭看的我來說,這一項功能很重要。按一下按鈕便回到之前,象徵意義尤其大。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一項研究發現,用滑鼠和鍵盤的方式,跟壓力息息相關。實驗中,九十位受試者佩戴心臟監測儀進行一些辦公室工作。一半人在測試期間完全不受打擾,另一半人不斷被聊天訊息干擾,並要參加一個工作面試。結果顯示,壓力不僅和心跳速率一致,也與打鍵盤力度大小,以及用滑鼠的方式一致。
壓力大的一組人,打鍵盤力度很大,打字快但經常出錯。用滑鼠時,他們搖動它的角度也大,指標常在熒幕上大幅度來回,但精準度很低。而且常有突如其來搖滑鼠習慣,移動滑鼠頻率非常高。相反,壓力低的人,用滑鼠的路線是短而準確,打鍵盤力度也小,雖然較慢,但出錯率低(摘自《每日郵報》)。
打鍵盤方面,完全同意。我打字很大力(丈夫更用力,鑿地一樣),雖快但常有錯,要重新再打。至於用滑鼠,我卻少有失驚無神搖動它,未必是與研究不符,只是手指手腕累,不想太操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