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創立現象學,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必須透過一連串現象「還原」,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
現象學有兩種還原方法,一是本質還原,二是先驗還原。本質還原,最典型例子是笛卡兒「我思故我在」,他用懷疑主義,懷疑過去一切認知存在,但在懷疑之後,再也無法懷疑,那個正在懷疑的,正是思維主體,所以這樣的懷疑是不徹底。
胡塞爾提出「先驗還原」(Transcendental Reduction)才更加徹底,不僅把有關物件、個體和物質存在的信念擱置,還要把認識主體存在的信念懸置,最後達到純粹意識的先驗領域。
這是從知識論的進路上講還原,若借用在道家或佛家修行上,不無啟發。「還原」這個字,英文叫Reduction,也可解作「減少」,而不斷減少,老子稱之為「損之又損」,整個過程,叫「復」:「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老子.第十六章》)。而胡塞爾的純粹意識,在老子筆下,則是「根」:「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有個過程,在《莊子.大宗師》用寓言方式借女偊口中說出:先是「外天下」,把天下從自己的意識中剝離;繼而「外物」,以物為外,意識聚焦於內心;跟着「外生」,自己的身體、生命皆為外,聚焦於虛無至小之域。這是一個不斷縮小範圍的還原過程,不斷逼近最內裏最微小之點,而達到極限同時,由至小通於至大,莊子形容為「朝徹而見獨」。
「朝徹」,猶如在黑夜中突見曙光,佛家說法,是頓悟,而修行上的「先驗還原」,沒有六根的干擾,回到本來面目,明心見性。
基督教說法是神的啟示,而莊子說見獨後「無古無今」,時間再不存在,也就「不死不生」,等於佛家說得證涅槃,不再輪迴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鴿子有翼,但大多數時間寧願腳踏實地,此乃生存之道。 |
上一篇: | 亞伯拉罕.易牙.廖啟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