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上篇提及3月尾寶島之行,復常以來,筆者出遠門繼日本便往台灣。我愛台灣嗎?又不知從何說起。港人赴台甚至不叫旅遊,像去離島,有事沒事一兩年總一兩趟,去離島不會叫旅遊的。
筆者上世紀九七前夕首度踏足台灣,擔憂回歸後無得去,那時還黃毛小子,第一印象是失望——豈非說這前日本殖民地似日本嗎?又髒又亂,讀瓊瑤、張系國小說以為它很文明,至少媲美香港,怎麼殘殘舊舊的?同期上北京,北京比想像中先進,老早有地鐵(台北遲遲才興建捷運),落差頗大,此後愈拉愈遠。至今,台北也就像中國一個二線城市而已,起碼硬件如此。
馬路髒亂差
成家立室後,帶妻兒去,尤其抗拒,交通恐怖,綠公仔過馬路依然會有車右轉,走在行人路機車忽從身後呼嘯擦過,行人路本身每隔幾步高低不平,城市欠規劃。累了尋食,每間小店想坐下舒舒服服點餐都難,要跑出櫃枱先付錢,飲品自行從冰箱取,吃慣跟餐飲的港人怎習慣?撇開文青情意結,除了貪機程短和廉宜之外,找不出吸引理由……
但為何我一去再去呢?直至今次難得孤身上路,我終於領悟。首先,大丈夫不拘小節,毋懼交通混亂,雖然我希望改善。在食方面,正因為胼手胝足,才得以小店林立,總不能一方面追求地道口味,一方面卻嫌棄人家簡樸。台灣是老實過頭了,不懂跟餐飲賣貴些,間接健康減糖,試諗諗在香港一日三頓外食的話,等於包三杯甜飲,肥死人。
溫泉新體驗
喜歡台灣樸實,什麼都用中文,不似我城納米樓盤改個法文意大利文名,反而土豪。計上電單車的話,寶島有車階級必定較香港普遍,儘管危險,行動多一分自主自由就值。
北投,最能體現庶民風情,過往我沒住過,北投溫泉區,我認定浸溫泉不如去日本吧,這趟也沒此打算。乘捷運到新北投站,向東徒步上山有條豐富的散策路線。先經北投公園,裏面的分區圖書館,看圖即知,打卡勝地。毗鄰溫泉博物館,介紹日治時期精緻文化,好東西如實報道,不避政治忌諱。欣賞後,我改變主意了,博物館當然不能實戰,我到附近公眾溫泉,隨身缺裝備,買條泳褲連入場雜費,僅320元新台幣!天然露天,熱水從山石之間涓流出來,無與倫比。
感覺像泳池
我知道,日本某些頂級酒店更勝,卻由於頂級,太拘謹;私隱的話,留守房間一個人浸便悶,家庭樂?其實我不會囉。作為華人,坦白講,肉帛相見畢竟尷尬;這裏泳衣泳褲,感覺像泳池,兼且因而實現到男女混浴,搭訕聊天,又能隨時喝茶補充水份,於是可以浸上半天,不造作,前所未有地爽。若帶妻兒來,或許嫌髒,但既然活水就不怕。熱水池不浸頸以上;衞生考慮,冷水池要戴泳帽,身體多一點束縛,換來精神多一點無拘無束。
末了,順道一訪地熱谷,那是全北投溫泉的源頭,「浸」水思源,氤氳茫茫,奇在當地人從不視為景點,只當生活日常。
寶島可愛,也在生活日常。
攝影、撰文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