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2日

陳頌紅 麗都美識

吃不慣

味道,能把我們瞬間帶回故鄉。人走不了,唯有靠味道穿越。

以前不明白,外婆在美國生活了二三十年,平日也常叫我帶她去美式餐廳吃炸蝦炸魚,但每逢周末,例必嚷着要去茶樓飲茶,為什麼?

以前不明白,爸爸從不抗拒熱狗、漢堡包、薯條、甜甜圈這些美式食品,甚至有點愛吃——「明天要去Costco吃熱狗」、「街角餅店的甜甜圈下午三時出爐,看着時間去買」,為什麼結果還是最愛奶茶、蛋撻、菠蘿油?

以前去台灣旅遊,不管四日三夜,抑或七日六夜,從來不會想吃粵菜、港式茶記食物。去吃豆漿油條,吃炸烏魚腱,吃胡椒餅,吃各式各樣台菜,都是指定動作。剛來台灣時,很多朋友都說:「你就好啦,台灣咁多好嘢食,可以食得盡情。」我也這麼認為。然而一年過去,為什麼覺得在食的方面,竟比想像中更難以適應?

豆漿油條燒餅更美味,也無法天天吃,很油膩。三文治、咖啡合胃口,但不夠飽。唯有在家裏煮米粉通粉。相對之下,早午餐問題仍算小。晚餐時分,總是心思思外出,不想煮。每日在家裏工作了大半天,若晚餐還要留在家裏又煮又洗又清潔廚房,會覺得長期被隔離,無生活可言,肯定感懷身世,悲從中來。

外面有什麼選擇?看似什麼都有,但又感覺選擇不多。以前即使在家裏叫外賣,重複又重複吃粵菜,依然吃不厭。

朋友曾經說,看不慣有些人移居外地,還經常想着家鄉菜。要融入別人地方,除了語言和生活習俗,也需要適應人家食物的味道。

不敢苟同。旅遊跟生活本身有很大分別。去旅遊,好應該盡量體驗當地文化,包括吃。去日本當然要嘗日本料理,去法國當然要享受法國菜,難道還跑去唐人街吃中餐?而長期居住——我就不相信她移民去美國的話,樂意餐餐吃牛排、薯仔、漢堡包。如果她會,批個頭落嚟俾佢當凳坐。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