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
是那把聲對我說的。
剛從美國回港時,找地產經紀帶我去西貢區看租盤。其中一間是位於井欄樹的村屋。地點幽靜,房子也重新裝修過。但一踏進屋內便有點不自在,走上出租的三樓,雙腿忽然痠軟,感覺似是強忍小便而快將忍不住一樣。這時候,腦裏面似有一把聲音在說:「走吧!不要看了。」於是跟經紀說這裏不適合,匆匆離開。
經紀當然失望,嘀咕「業主才翻新房子不久,附近找不到比這兒更新的單位」,我唯有推說地點偏僻,擔心晚上歸家的安全──雖然,之後租了一間更偏僻的村屋,經紀都覺得莫名其妙。
美國馬里蘭州一個七十八歲男子在商店遇到朋友,兩人閒聊一會,他準備離開。突然腦裏面有一把聲音叫他「快去買一張刮刮樂獎券」,他聽從指示買了一張獎券,一刮,贏了十萬美元。
又有一對美國姊妹花,小時候收到爸爸從日本買回來的和服,從此擺脫不了和服魔力。長大後去日本旅行,參拜一間神社,期間妹妹走過地藏王菩薩面前,腦中忽然有把聲音說:「開一間和服店吧!」於是兩姊妹努力儲錢,如願以償開了店。後來生意愈做愈好,店舖愈搬愈大,特地回日本酬謝地藏王的指引。
腦裏面那把聲音,從何而來?
波蘭心理學家Malgorzata Puchalska-Wasyl認為,這把聲音其實是我們的另一面。當面對難關或重要決策時,另一個自己會扮演不同角色──權威人士、忠實朋友、無助小孩等,為我們提供協助。「你不能這樣」、「去做就對了」、「我了解你的苦惱」,所有獨白都是自我對話,用作鼓勵或遏止閃過的念頭(Newsweek、BBC Future)。
可能我從路口走入村屋時,已經不喜歡;伯伯本來就打算買獎券,只是幾乎忘記;姊妹花從小就夢想要開和服店,想有「人」支持。那把聲音,就是我們希望得到的附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一個個夢想,與一個個現實。 |
上一篇: | Côte by Mauro Colagre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