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
成長本是平常,自然不過,但也布滿順流逆流、成敗得失。青春無敵,敢於去闖,高低起跌得遍身傷痕。但年輕力壯,很快痊癒。再跌過、傷過,也許留下一些長久疤痕。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記錄了六位中學女生的成長,平實真摯而動人。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們在成長過程裏,跌跌碰碰,自己一一面對,少見同行的、支持的、扶她們一把的人。不知是真的沒有,還是沒有拍出來。
十年成長、十年攝製,原來同樣充滿高低起伏。年輕人如是,成人亦然。大家都在闖,甚至硬闖。跌倒、起來、再跌倒。有時人生正是如此,未必有人捉着手來教你,一切都要自己親身去學去試、碰釘子、經歷成功或失敗,嘗透箇中的喜樂痛悲、甜酸苦辣。還有許多旁觀者評頭品足。
白先勇短篇小說《寂寞的十七歲》,主角同是中學生,在家和在學的他常覺無聊,很少談得來的人,有點迷惘、失落,甚至有同性戀傾向,愛扯謊。嚴肅、愛面子的父親從沒問他心事,只看他學業成績,對讀書不感興趣的他自然失寵,常被責罵。他好想得到母親的愛,母親卻不大了解他,雖然待他較好,卻脾氣難纏,又易哭。他獨自經歷空虛、寂寞的青春歲月,踏上情感的歪路,發覺此路不通,也為世不容,被同學取笑和排擠,沒去大考,父子關係更僵。他孤單無助,前路走得更歪。
成長時、成長後,有時都是孤單寂寞的。自己要忍耐、謙卑、虛心學習、擴闊視野、練就跌倒爬起的毅力、保持善良純真,努力向上。
未必會有許多人了解你、珍惜你、疼愛你,但要記住好好珍惜自己、疼自己。「給自己更好的十九歲」、或者「九十歲」。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