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
香港地、香港人、香港聲,合奏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粵語流行曲(Cantopop)盛世仙樂,羅文、甄妮、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等人紅透半邊天,樂韻傳遍天下華人之家。而背後兩位靈魂人物,作詞的黃霑2004年作古,作曲的顧嘉煇日前魂歸天國,難免令人緬懷起昔日香江。
顧嘉煇是個音樂全才,彈琴、作曲、編曲、指揮,作品包括流行曲、電視主題曲、電影主題曲、廣告歌、電影配樂等,他的音符融入港人生活之中,入室弟子周啟生形容師父:「個子不高,音樂貢獻有20尺高!」
顧嘉煇的人生軌跡好香港,17歲由廣州移居香港,住過木屋,人窮志不短,透過音樂改寫人生。香港遍地黃金,有實力不愁無貴人,六十年代,拿着獎學金和在邵逸夫資助下,去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學音樂,學成後回港効力邵氏和無綫,譜下「獅子山製造」的不朽作品。
6年不放假
顧嘉煇的曲,配上黃霑等人的詞,就像撞出來的港式絲襪奶茶,不論你在多倫多、倫敦還是洛杉磯,總能聽到《獅子山下》、《萬水千山縱橫》、《上海灘》。周啟生說得好:「六七十年代香港多少人?今天中國14億人,卻沒人達到煇哥的高度。」占飛收到噩耗即時聯絡周啟生,要他分享師父的往事。
社交平台湧現悼念字句,蔡和平提到1967年簽下當時37歲的顧嘉煇,加盟啟播不久的TVB,《歡樂今宵》所有音樂和配樂都出自他的手筆,包括每晚最後環節齊唱的「晚安歌」:「歡樂今宵再會,各位觀眾……晚——安!」那個年代日頭猛做的香港人,吃過安樂飯守在電視機前,聽完這首歌才能入睡,第二天一早起身再搏殺。
顧嘉煇當然是音樂天才,但勤力和投入工作,才使得他有今天的成就。「我跟他6年,放過4天假,他一天都沒放過。真是工作狂,非常認真,但對人超級好,從來不發脾氣。就算有人難為他,他也不作聲,『哦』完就算!」周啟生道。遇到一身本事的師父,最重要的是教他走正道。
「煇哥總會講:條路通唔通?條路正唔正?看到不妥的,會說這些不是很正路!」顧嘉煇做人做事講究一個「正」字。他不希望徒弟像自己,應該有自己的風格,「他說學了東西,要用自己的方法發揮,不要像我或抄我。我真的想跟他說:誰抄得到你啊!」周啟生回憶說。
粵語流行曲其餘兩位重要人物:黎小田和許冠傑,前者捧紅張國榮、梅艷芳等超級巨星,後者把西方音樂帶入香港的公共屋邨,以市井貼地的曲詞,為粵語流行曲起領軍作用。周啟生回憶說:「我跟Michael(黎小田)都熟,人們拿他在麗的時代與煇哥比較,其實Michael跟我說過:煇哥是他的師父,份量十足的Michael都認他是師父,可見煇哥多了不起。」
事實上,有哪些音樂人沒受過顧嘉煇影響?周啟生談到蘇屋邨的街坊老友許冠傑:「Sam哥當時是飛仔band,煇哥將band分為大band和飛仔band。Sam哥的歌也是經典,但歌的結構、何時升key,其實都受到煇哥影響。」現年61歲的周啟生,16歲就跟顧嘉煇,如今還在玩音樂,很大程度也是受師父影響。
周啟生八十年代曾引入電子音樂,但顧嘉煇比他更早。「七十年代,煇哥就問我拿電子音樂資料,買當時全世界最好的synthesizer(電子合成器),他為電影《蝶變》配樂的音效,就是用它做出來。所以,我後來的電子音樂路線是受煇哥影響。當然,煇哥的音樂東方味道強。」
近20年香港樂壇佳作不多,不少人聽七八十年代歌曲解悶,同時也聽歐美音樂,偶爾會有東西方「connect」的感嘆,比如《世間始終你好》中,甄妮和羅文的「唬!哈!」,七十年代末德國電子音樂樂隊Dschinghis Khan的同名歌之中出現過;電影《蝶變》的主題曲,一些旋律也有跳舞組合Boney M.名曲Daddy Cool的味道。
關心香港
世間天才太少,大多數人都是凡人,天才也許有過人之處,但正如周啟生所形容:「他真的很勤力!他對音樂很嚴謹,就像游泳和跑步一樣,如果姿勢不對,你不可能游得快!」香江代有人才出,互聯網年代玩音樂成本低,只要努力和投入,遲早有出頭之日。
顧嘉煇2015年正式榮休,為華人世界留下裊裊餘音,對香港人而言,沒有他數以千計的樂曲,這數十年來我們的生活肯定枯燥乏味得多。好的音樂反映地方文化,歷久常「聽」;好景時增添喜慶,低潮時勉勵自強。顧嘉煇的兒子顧志和說:「父親一直關心香港新聞,深信香港未來會變好。」
香港人,不管身在何方,都不要忘記煇哥的期許,好好活下去,《獅子山下》最後一段:「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將來的香江名句,靠大家來書寫。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徒弟開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