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
上篇提到,筆者獲贈先師新近出版的遺著《常宗豪先生文存》。世界盃休戰,靜夜孤燈,展卷披閱,重溫教誨,便不單關中文大學中文系的事,做學問等於做人,也值得向各界讀者分享。
一書在手,首先感覺恨少。精裝582頁,不薄了,但先師才大如海,未免吉光片羽。孔子曰「述而不作」;先師嘗言,教學與讀書,比起沾沾自喜式量產論文有意義,故此他一生培育英才者眾,著作卻貴精不貴多。《常宗豪先生文存》幸賴門人吳麗珍師姐等搜尋結集,勞苦功高。反觀,當今大學教席靠鬥出論文交差,營營役役,捨本逐末,迷失初心了。
《文存》分三部分,第三部《藝文篇》討論書法字畫,看似與中文系關係不大,其實非也。字跡形同人的衣冠,藝術怡情養性,與道德文章互為表裏。常公兼擅丹青,每堂粉筆寫黑板也猶如書法表演,養浩然之氣,可惜吾輩買櫝還珠,未能獲得真傳。功利些講,世人對中文系學生抱持合理期望,我便經常被問起如何解讀某幅行草小篆,避免失禮,原該多多觀摩。
重溫筆記
第一、二部分是《文字學篇》和《文學篇》。本系全名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含義深遠,理性感性俱備,常公曾擔任系主任,規劃課程可謂高瞻遠矚。語言乃開啟文學之匙,不懂文字聲韻不足談詩詞,例如我見到普通話朗誦詩詞比賽就發笑——粵語保留入聲才接近古音的平仄和押韻啊,何必捨近求遠用「煲冬瓜」念呢?讀書方明事理,書中《漢字構形學》和《唐五代詞講義》,便是常公執教文字學和詞選的課堂筆記整理,廿餘載後重溫,不禁眼眶濕潤。
照計,我當年尚且成績欠佳,久疏用功,怎麼現在反而別有領悟呢?原來,人隨着成長經驗,自然融會貫通,所以趁年輕不妨囫圇吞棗先記下來,常公要求我們考試背默百幾首唐宋詞,像金毛獅王逼兒童張無忌死記武功口訣,到一天豁然開朗,即打到得心應手。新派教育全盤否定背書,我無法苟同。
暮鼓晨鐘
雖然只是課堂筆記,但先師不作空泛概論,不作陳腔濫調,細閱愈發感受到他能一針見血指出學術界的瑕疵。序文中,洪肇平教授讚常公:「酒酣之際,暢論文學藝術,或月旦人物。至激烈處,宗豪豪氣頓生,拍案罵世,其快人快語,滿座為之絕倒。」的確,否則盡皆捧場文章便沒意思。我今在此開欄論事,秉筆直書,偶爾得罪人而不自知,都無悔,源自師門遺教也。
先師不治現代文學,我記得他曾說:「現代文學應該用來創作,用來研究的話,就變成社交應酬了。」論調固然稍嫌偏激,於我卻如暮鼓晨鐘。對,鑽研經典,尚友古人,古人不會涉及利益輸送的;但假研究之名,追着當世大作家團團轉轉,圍爐取暖,難免惹擦鞋仔之嫌。現代語體文誰都識,真正愛好者自行努力創作,壯大,灌溉此園地便好,文章千古事,得失留待後人評說。影響之下,我希望有天返校園整理古代文獻,一邊寫寫摩登推理小說純為興趣。(待續)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本地青年精神健康惹關注 |
上一篇: | 生不如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