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關於回憶,都只是回憶。我的意思是,它不再是一件實在的事物,只是存在我們腦海某個角落而已;沒有將來,也不能成為我們人生的憧憬或盼望所在。
但是,回憶對於每個人都是那麼實在,對我們造成不大不小的衝擊。甚至悲從中來,不能自已。回憶,會造成一定的困擾,「想當年」、「新不如舊」、「如果當初」、「假如」……不少人會為此而對現實感到失落或厭煩。
關於回憶,還是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說得透徹,他在《無知》(L'Ignorance)一書中指出:
「我們身後遺忘的時間愈是久遠,召喚我們回歸的聲音便愈是難以抗拒。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而卻是錯誤的。當人們垂死,死期將至,每一刻都彌足珍貴,便沒有時間可浪費,去回憶什麼了。應該明白懷舊之情數學意義上的悖論:往往年少時,過去生活的歷程微不足道,人的懷舊之情才是最為強烈的。」
回憶,很多時都是充滿偏頗的。我們的大腦傾向記住一些自己想記住的,例如快樂的事情;日子愈久,往時,都是充滿回味的,因為那些都是自己選擇留下的回憶。
而且,回憶是不可靠的。有否想過,是自己記錯了?又或者,在自己走過的路上,不堪回看的那些片段,卻實實在在地自己的生命中烙印下來。怎樣令自己可以稍為過得去?
今是而昨非,往事不堪回味。回憶,只是靜靜地躺臥在自己的生命記憶長廊裏。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對人生種種的事物和人情世故都有不同的體會,甚至悔不當初。
唯一可以的是,在回憶裏,修改「劇情」,令事情合理化,能堂而皇之回顧。自己也代入這個編造的角色,可以面對和相處下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