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22日

伍懷璞 國學與生活

百病從寒起 寒從腳下生

近日天氣轉涼,許多人感到手腳冰涼,特別是中老年人的「老寒腿」會出現加劇的情況。中醫有「寒從腳下起」之說,故天寒季節,北方人大多穿「打底褲」和長襪來保暖,十分值得手腳冰涼者參考。

風一動,寒一重。隨着氣溫的下降,不少人的「老寒腿」問題便會出現。所謂「老寒腿」,即是感覺腰和腿像被冰包裹着似的,酸麻冷痛,活動不便,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養生先護足

其實,這大多因為腳部保暖工作做得不足夠。中醫指:「寒從腳起」,秋冬季節一定要注意腳部保暖,如穿着保暖適腳的鞋襪、睡前泡腳及按摩、食用熱性食物、加強運動等。

專家認為腳部位於人體末端,離心臟較遠,血液供應相對較少,且腳部的表面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能欠佳,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中醫認為腳位在下屬陰,而寒亦為陰邪,故腳部是寒邪侵犯人體的主要途徑。

此外,自古便有「養樹護根,養人護腳」之說,即指腳是人體之根。所謂根,就是人體經氣的起源處。連接人體的12條經脈,其中有6條分布在腳部,是足三陰之始,又是足三陽之終。雙腳分布有六十多個穴位,直通五臟六腑,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

至於現代醫學則認為,腳被認為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部有許多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並參與調解大腦的活動。

近年有研究認為,雙腳與上呼吸道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腳掌受涼,可反射性地導致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擺動減慢,抵抗力明顯減弱,使各種細菌、病毒趁虛而入並大量繁殖。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雙腳放在4℃的冷水中,鼻黏膜溫度很快下降,幾分鐘後便出現流鼻涕、打噴嚏,感冒接踵而至。寒冷季節發生的不少感冒病例,都與此有關。

腿健壽自長

故民間有「腳心受涼,臥病在床」之說,即指人之腳部受涼,原來潛伏在鼻咽部或新近侵入的病毒、病菌,就會趁虛而入,極易引起感冒、腹痛、胃痛、腹瀉、氣管炎及婦女痛經等多種疾病。因此,中醫非常強調,寒冷時必要做好雙腳的保溫工作。

由於雙足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腿健壽自長。人們常說:「腳冷,則全身冷」,故歷代養生家特別重視秋冬季對腳部的防寒保暖,藥王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的「足下保暖」,至今仍被人們奉為祛病延年的秘方。筆者總結預防「老寒腿」的方法有:

一、常保腳暖:有研究表明,雙足在26至33℃時感覺最舒適,降到22℃以下時就易引發感冒等疾病。故建議,在氣溫下降時,根據年齡、身體狀況等,選用保暖性能高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

二、勤泡洗腳:民諺有「睡前泡腳(溫水),勝吃補藥」、「熱水泡腳氣血通,小病不用請郎中」等,中醫自古就有熱水泡腳的養生法,如孫思邈就提出「足宜勤(溫水)洗」的見解。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熱水刺激腳上的神經末梢,反射到大腦皮層,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調節組織器官功能,加強新陳代謝及增強人體免疫力,從而起到保健防病作用。

 

三、按摩腳心:許多善養生者都崇尚腳底按摩。睡前泡腳後,配合腳心按摩,效果更佳。按摩腳心方法:選適當的位置坐好,將一條腿盤屈,腳心翻向上,置於另一側大腿上,兩手心搓熱,用手掌在腳掌上來回揉搓幾十次或上百次,直至腳心發熱,再以同樣的方法揉搓另一邊的腳心。

四、腳多活動:要使腿腳不受寒,還應加強鍛煉及活動,保證腳部的血液供應。

尤其是中老年人,腿和腳部的肌肉逐漸鬆弛,更應注意加強腿腳的活動和鍛煉。根據個人體質、愛好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當的健身項目,如散步、慢跑、跺腳、爬坡、跳繩、踢毽子、打太極拳等,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提高抗寒能力,還有鍛煉腹背肌肉和幫助消化等作用。

五、冬季溫補:手腳常冰涼者,在秋冬季節應避免吃生冷食物,包括冷飲或其他寒性食物,應多吃熱菜及熱湯暖身,多食用熱量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烏雞等,適當服食人參、黨參、當歸、生薑等溫陽散寒的食物。

六、腳寒補腎:中醫學認為長期手腳冰涼的人屬於「寒性體質」,即所謂的「陽虛體質」。當秋冬季氣溫轉冷時,晚上睡覺時雙腳像冰一樣,整夜都不會暖和。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身體虛弱,主要是氣血虛弱、運行不暢;二是陽氣不足,平時就較怕冷,即中醫所說的「陽虛則寒」。由於人體受到寒冷天氣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裏寒外寒相加,直接致使人體的肝脈受寒,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臟陽氣不足,陽氣不達四肢末端,血不流暢,就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因此,秋冬季節出現雙腳常發涼,尤其是老年人出現「老寒腿」情況時,還要考慮是否腎陽虛弱、腎氣不足,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時,還要護陽補陽。

筆者推薦飲「當歸生薑羊肉湯」。材料:羊肉500克、當歸15克、生薑3片、葱白3條、白酒一湯匙、食鹽適量。做法:羊肉洗淨切薄片,加白酒放入鍋內,煎炒片刻,放入當歸、生薑、葱白,加適量清水,煮沸後去浮沫,再用小火燉2至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此湯對氣血虛弱、容易疲勞、頭暈、手腳冰涼的中老年男女患者較為適用,且有一定效果。

作者為中醫學博士

撰文 : 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