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4日
這一年半以來,我拍製了35個YouTube短片,記錄旅遊和人物訪問。雖然剪接、配樂和錄音的時間動輒用上幾天,最後組織成精華花絮,卻令我得到很大滿足感。於是我把興趣融入義工事奉,得到教會製作部回覆,負責崇拜期間的即時錄像。
由於我的攝影和剪輯技巧全是自學得來,第一次操作專業器材時,還是請在教會當全職攝製師的Ben從頭到尾講解一次,最有趣的是拍攝頌讚時段。因為敬拜隊成員之中有黑人主音,每次鏡頭轉到金髮鋼琴手Lauren的位置,她白皙的臉孔和頭髮便過分曝光,在攝影機的熒幕上出現很多「斑馬紋」。這些黑白斑馬紋是以數字0至100預設的亮度,能夠顯示哪個區域過曝。「為什麼不看畫面來判斷?」我問,原來因為在室內或室外拍攝,相機的熒幕畫面可能會顯得很暗,鏡頭也距離講道台幾米之外,難以察覺高光有沒有過曝,所以需要斑馬紋幫助判斷。
Ben說他是紅綠色盲,需要用波形監察圖Waveform Monitor向我解釋畫面亮度分布。他見我瞪大眼睛、仔細做筆記,便問:「Are you a physicist?」我們心神領會地笑,一同用科學感受美術。做藝術其實很需要物理知識來輔助,例如英國用電的頻率是50Hz,鏡頭的快門速度最好相應設定為1/50,這樣錄出來的燈光便不會一閃一閃。大部分人不會想到攝影師色盲或者弱視,結果「患有」這些身體狀況的小孩,通常接受這是一種殘缺,難以衝破心理障礙去追求創作夢想。Ben不單在英國有十多年的媒體製作經驗,更到澳洲擔任大教會Hillsong TV電視頻道的監製,並沒有把色盲當作工作或事奉的絆腳石。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