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19日

馬揮 人云我云

五十而知哲學

哲學是大器晚成的學問。牟宗三不諱言,他在年輕時涉獵佛教從南北朝至宋朝六七百年間的發展,對佛教各大宗派的來龍去脈,只是略有所得,卻未能進窺堂奧,直至他50歲後來香港講學,才豁然開朗。牟宗三在《心體與性體》序中如此說:「五十而後,漸為諸生講說此學,而困惑滋甚,寢食難安。自念若未能了然於心,誠無以對諸生,無以對先賢,亦無以對此期之學術也。乃發憤誦數,撰成此書,亦八年來之心血也。」

此外,牟宗三在《中國哲學十九講》第19講:「宋明儒學概述」中交代,他40歲去到台灣,寫了一本小書:《王陽明致良知教》。當時,他對陽明與其他理學家——尤其是周濂溪、張橫渠、程明道、程伊川兩兄弟和朱熹——的關係,了解得並不透徹,所作的判斷頗多值得商榷之處。來港後,他將宋明儒學分為三系,其中一系是陸象山、劉蕺山和王陽明,《王陽明致良知教》只保留《致知疑難》一章。

牟宗三在《中國哲學十九講》斬釘截鐵地說:「我五十歲以前所寫的那些書,你們不要看。」為什麼叫學生不要看他年輕時的著作?他批評自己50歲以前「對文獻所下的工夫不夠,只是隨便引一點,發揮一下。這是不負責任的,不能算數的。這只是表現自己的聰明,主觀地發揮自己的一套,而不是作客觀的了解」。換句話說,50歲前只有「主觀的理解」,未必合乎原意;50歲後才有「客觀的了解」,才有灼見。

他還批評現今做學問工夫的後進,「三十歲得到了博士,以為也得到了學問,就想出大部頭的書;事實上根本不行,才只是剛開始作學問。博士只是個入門,只表示你可以吃這行飯,並非表示你有學問。」做學問,急也急不來,欲速則不達呀!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