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上次提及楊炯,楊炯乃文學史上初唐四傑之一,凡這類玩意必牽涉排名。現代人戴頭盔訴諸「排名不分先後」,哪會真不分先後?精英們半生奮鬥盡為此呢。
四傑一般依次:王勃(公元649–676)、楊炯(650–?)、盧照鄰(634–689)、駱賓王(640–684),可見不是按年歲長幼。王勃寫過《滕王閣序》,時來風送滕王閣,又寫過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知名度高,排第一合理。大詩人杜甫身為他們後輩,蓋棺論定,說「王楊盧駱當時體」(《戲為六絕句.其二》),愈發落實名次。
但並非人人同意,至少楊炯本人就不同意。請翻閱杜甫詩集,會發現「王楊盧駱當時體」竟另有版本作「楊王盧駱當時體」,意即杜甫也押注兩邊!儍眼吧?只怪楊炯曾揚言:「愧在盧前,恥居王後。」高招!拉季軍落水打擊冠軍,自抬身價且不失謙虛。其實,按上述語意分析,反倍顯王楊盧駱排名已經廣為公眾認受,否則楊炯毋須駁斥啦,而若依足楊炯願望,倒應該排成盧、楊、王、駱呀──服未?四人參賽可以鬧出三冠軍,何止刀切豆腐兩面光,簡直面面俱圓,中國人平分秋色的藝術果然到家,打和,super!
除了駱賓王叨陪末席穩坐第四,悲催包尾,似乎毫無異議?如果我告訴你駱賓王可能方是最強一位,又如何?駱賓王寫《討武曌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罵得武則天(即武曌)責問大臣怎麼遺漏了這才子,連敵人都由衷佩服,你說厲不厲害?但亦正因為駱賓王發文討伐武則天,兵敗身亡,武后在唐朝地位很特殊,短暫篡奪,接着的李姓繼承者卻依舊是她直系子孫,所以駱賓王被歸類為逆賊,即使日後恢復名譽,中國人挺功利主義的,成王敗寇,嫌駱賓王輕率惹禍,警惕大家別強出頭,劃清界線不鼓勵,注定要貶低。還有,王楊盧皆陽平調,惟駱仄聲,「XXX駱當時體」(前三怎排都得)讀起來諧協,不信你試試。
如此這般,道德文章,人情世故,樣樣講究,豈一句「排名不分先後」了得?歷史同類例子,比比皆是,有機會再談。
回心想:王字4畫、楊字13畫、盧字16畫、駱字16畫,照通行排名,剛巧可解釋成依筆畫序,於是大公無私啊,難怪結果總王楊盧駱壓倒,像買四重彩,睇得透,識做人等於識發達。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