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30日

馮康醫生 醫策縱橫

爭議

疫情又在轉劇,過去一周,每天確診人數在約八九千的數目徘徊。公立醫院的確診病人超過2300人,猶幸嚴重的不算太多,要入深切治療的不到20人,但已經令公營醫療服務極度緊張,這和近月來醫護人員的嚴重流失,應該有關係。

月初,新任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要求私家醫院撥出病床支援醫管局。13家私家醫院應允調撥364張病床,接收從公立醫院轉介的病人。上周,局長指私家醫院的病床使用率偏低,才55%左右,13間醫院只5間及格,必須加把勁,克盡專業責任。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醫生回應不成功接收公院病人的原因,有點啞子吃黃連,有苦自己知的味道。

疫情下大家同坐一條船,航行中難免遇上風浪。此時此刻船上所有人別無選擇,只能保持高度協作,持續溝通。公私營醫療服務協作的成效,遇到大風浪、大疫情、大災難,才見真章。

策略採購

上月在本欄,我指出「策略採購」不宜簡單地以商品交易的模式進行。「策略採購」應該以推進民眾的健康為目標,透過長遠的夥伴關係,建立互動互補的默契,才能夠發揮成效。危難當前,平時沒燒香,臨急抱佛腳也就發揮不了作用。

以民眾健康為目標的「策略採購」,必須建立在有效的融資及資源配置平台上。醫管局一向推行公私營夥伴計劃,就是缺乏這樣的平台。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醫生在電台節目上指政府未能妥善利用社區資源,尤其發動基層醫生參與抗疫。平時我們沒有在融資及資源配置上有效發展基層醫療,怎能希望在緊急時啟動起來?

疫情過後,很多社會政策都需要反思,尤其是醫療政策,包括融資及資源配置系統、「策略採購」及公私營夥伴計劃。目前最重要的是各方面拋開爭議,保持溝通,把現有資源用好,解決公立醫院燃眉之急。現時整個醫療系統都嚴重缺乏醫護人員,過去一段時間因為移民而離開的人數不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家多走一步,就是發揮最大的專業責任。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

 

[信健康] 公私醫療協作迎疫,支援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