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
香港經歷過「不是英國殖民地」的英語教育多年,不少人相信自己「從小便相識」的就是英式英語。其實不然,大家學到的只是半湯不水的港式英語,充其量是自成一格的美式英語,前者因為老師大部分是香港人,後者是由於你看得太多美國荷里活電影。
所謂英式英語,也沒有一套嚴格標準,以往稱之為Queen's English,或者現今說的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僅屬於南部地區比較常用的口音,甚至不是大倫敦地區的本土腔調。英國有太多不同的口音了,利物浦是其一,伯明翰是其二,約克郡是其三,其四其五其六數之不盡,當然還有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的各腔各調。自以為英語程度尚可的香港人來到英國,隨時如墮五里霧中。
英式英語雖然有大量不同口音,但整體而言終究算是一個殊途同歸的派別。這個派別多的是香港人、美國人或其他諸色人等未必聽得懂的俚語,例如Bonkers,意思是儍儍、癡癡或戇戇,美式英語一般說Crazy。
Bonkers在英式英語之中尚有不少同義語,香港人可能都未必聽過,例如Daft、Crackers、Whacky等等。俚語自然包括粗鄙用語,呆佬我不在這裏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以免衞道之士口誅筆伐;粗鄙程度不太高的例子是Shite,意思跟沒有e的那個字一樣。為什麼要加一個e使之變調?情況就好比你講廣東話想委婉一點,諧音一聲「妖」足以讓人心領神會。
學英式英語必須學俚語,多讀報紙、多聽電台、多看電視並且多與英國人溝通,若被形容為Bonkers也不會儍儍然一頭霧水。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4──伴疫歲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