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3日
香港2022年的暑假特別短,學子下周又要開學了,恤衫、校裙燙好未?1920年來港創辦的民新製衣廠(三德校服公司前身),不知不覺傳到第四代,第三代黃介予屬爺爺輩,第四代是女兒黃若安,還在讀大學的外孫女林霖尚未畢業,對校服舖的未來已有一番大計……
「三德」名字特別好記,黃介予哈哈笑道:「啲人唔識,叫親我都係三德和尚!哈哈!我說我們不是拜神,我們信教的,三德就是信德、望德、愛德。從汕頭到香港都是信天主教,一直是教徒來的。」原來,綉花和抽紗是潮汕傳統手藝,好早已暢銷海外。
香港人都知道「大地」校褸和三德校服等大名,但知不知大部分校服公司也來自潮汕?「我阿爺1920年從汕頭來港設廠(民新製衣廠),為港九學校和百貨公司供應校服。最早在何文田開山寨廠,請十多個工人,送去北角、九龍城,還有上海街的李家園(百貨)。」
至於「大地」,光只做學生褸已成龍頭,三德用的是七重天那種絨,當時名字叫民新。「我們恤衫、西褲的料都是進口的,因此成本比其他牌子貴。到今天都是入外國貨,再寄上東莞的廠房製造。」76歲的黃介予笑嘻嘻地說。
既童工亦太子爺
他自小不好讀書,小學畢業就落三德幫手,個個叫他太子爺,他自己也承認:「我從來沒給其他人打工,需要錢就從店內收銀機取錢,的確是太子爺!不過,我也像童工,掃地、抹窗等雜務都是我包辦,爺爺又不會支人工,所以太子爺其實得個名。」
三德過往不做門市,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在牛頭角下邨開店。「有人說你們自己做校服,何不自己賣呢?於是,牛頭角下邨一落成就有三德了,光在牛頭角這地區都扎根六十多年,而如今搬到同區的觀塘道307號也已有20年。你數一數?1920年到今年,有100多年歷史啦!」
可以說,三德校服陪伴香港學子成長,黃介予在店內見盡時代變遷。「以前做校服好好做,款式不多,不外乎白恤衫、灰西褲、白色反領運動衣和白短褲,往往換個校章就可以,但現在很多學校都有特別設計,店舖的存貨量和成本都大增。」
在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之前,家長原來很捨得給孩子買校服,「家長出手都很闊綽,甚至以穿別人的舊校服為恥,同學也多不肯穿。最近幾年不同,很多家長都私下交換校服。」也許是環保意識提高,也許是廣告所言:養個細路要幾百萬!
近年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下,校服公司的生意也大受影響,「2014年到現在生意都很難做,受疫情下停學的影響,幾乎少足足一半生意。學生不用上學,何須添置校服?」往年暑假是旺季,今年卻冷清得多,這與移民潮和收生不足也有關。
時代在變,創意無限的黃介予,始終是一副真金不怕洪爐火的本色。自他擔任第三代老闆,六十多年來新主意多多,比如首創出年曆卡、小巴車身及黃頁賣廣告,甚至自己創作廣告口號:「三德校服公司,係你最信賴嘅校服公司。」
香港校服不是太傳統就是設計單一,黃介予說:「由爺爺、爸爸時代的接單來做,後來有學校反映想有新款式,於是我就去日本買校服回來參考,當地最潮的水手裝設計,就是我引入香港的!」可見,三德為香港校園增添更多色彩。
誰人當家誰話事
男生也許不曉得,原來女校裙傳統得一個插袋,又是黃介予開創兩邊插袋設計。「我無意中聽到有學生說:『唉,得一個插袋,擺得包紙巾!』於是,我馬上動腦筋改設計,結果全香港只有三德的校裙有兩個袋!」黃介予滿足地說。
三德在內地設廠也是他的神來之筆,「朋友在東莞的廠幫忙加工,後來發現效益不錯,就索性上去自己開廠。於是,我們原本在深水埗的廠在八十年代就改為於內地設廠。」他們先後在順德、東莞開廠,如今工廠仍有三十多名工人。
香港校服公司會向學校投標,但黃介予一點也不緊張。「就算被搶走合同,客戶只要摸過三德校服的料,就知道哪家好,很多學生還是會回來找我們買。合同不過一年而已,如果第二年失去合約,手頭的存貨就變成死貨,無人問津。」換言之,校服公司最怕聽到「殺校」。
做生意除了講創意,最重要的是質素和信譽。「阿爺教落,生意要穩定,要賺到錢必須信譽好,過去要大賣廣告,但現在基本上沒有必要,因為已經建立起口碑。」不過,偶爾還會遇上幾個麻煩客戶,但還是本着「以和為貴」的原則。
「我們不設試衫服務,往往提醒客人回家洗完澡再試,一個禮拜內可換貨。有些客明顯穿洗過,新衣有新衣的味道,我們一聞就知,但客人還是堅持要換,甚至大吵大鬧起來,為免影響其他客人,最後還是換給他。」黃介予說。
黃介予兩個兒子中學就去澳洲和台灣讀書,多年來的得力助手女兒黃若安,如今是店舖的第四代掌門。記得筆者邀約訪問時,黃先生說這個要問「老闆」,然後才喊黃若安出來。誰當家誰話事,這是三德一家的傳統。
爸爸是太子爺,黃若安也是太子女。她說:「我也從來沒給人打過工!自小在店舖幫忙,爸爸一早讓我接班,因為哥哥不知如何營運這檔生意。」兩個哥哥一個在澳洲做眼鏡生意,一個在台灣做廣告,家族生意讓女兒接手。
家裏開校服店的女生,自然有最漂亮的校服。黃若安甜絲絲地回憶說:「我一直有5條裙子,一個禮拜燙衣一次,我愛美!就算是不用燙的料,我都喜歡燙到有骨。然後,冷衫呢,每隻色一件。哈哈!」
工作與生活平衡
一旁的黃介予很痛錫女兒,不斷讚她孝順有生意頭腦,黃若安笑道:「我有生意頭腦的,小時候已拿校服回學校賣,同學說:『你的冷衫不錯』,我說:『你要什麼碼?叫爸爸拿給你!』」她更佩服爸爸的創意,「他夠膽想,也夠膽做,然後又OK!」
有得必有失,黃若安每逢開學都忙到飛起,「印象最深刻是,8月31日個個學生都興奮,終於可以跟久違的同學見面,我就全日在店裏幫忙,客人忙於買新衫開學。那個晚上我最忙,自己的功課還沒整理好,自己的校服還沒燙呢!」
一代有一代的價值觀,頭三代三德老闆年終無休,黃若安一接手就平衡生活與工作,「過去日日開門,到我接手後一年放假十多日,營業時間由9至7,變成10至6,周日休息。」所以,近年他們全家經常出外旅遊,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然而,三德校服公司一櫃一架都是黃介予設計的,包括可以移動的貨櫃,「它們可以隨意被推動,移到兩旁就可以開Party!」黃介予自豪地說。難怪,澳洲的兒子叫他過去住幾個月,結果他一個月就跑回香港,「心掛掛店舖啊!一家人一起做生意,多好玩!」
10年前,一場大風大雨一度令店舖水浸,損失十多萬。黃介予如今回想還甚心痛,「外面的帆布被吹倒,水湧進舖內,變成水塘一般!我回來一看,大件事……」最糟糕是那次保險也賠不了。哪個家沒有風風雨雨?最重要是齊齊整整,所以,黃介予還是一臉幸福。
三德校服公司小檔案
始創年份:1920年
來自:汕頭
老闆:黃介予、黃若安
口號:係你最信賴嘅校服公司
撰文:吳雄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