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24日

譚淑美 訪談錄

現代「奪寶奇兵」 發掘戰時遺物故事

Timothy Rankin是美國人,來香港定居約4年。

他是一名軍事尋寶迷,每周出動到本港二戰時期的遺址探索,利用金屬探測器掃描地下,3年來找到數以千計的子彈、軍人名牌、頭盔、十字架等戰時遺物,也不時發現埋在地底的炸彈──後者,他每次都會聯絡警方,當爆炸品處理課人員來到,傳媒也趕至,他被媒體稱為「炸彈獵人」。

他在訪問多次強調,收集回來的文物,九成已捐出,接收單位主要是各區中學及香港海防博物館,以至海外的博物館;另有部分是物歸原主,例如他曾在赤柱戰壕找到一名稱作Devonshire的英國軍人名牌、衫鈕、頭盔、防毒面具,他把這些私人物品一一寄回Devonshire遠在英國的女兒,讓對方重拾「先父足跡」,睹物思人。

透過臉書聯絡Timothy,他很爽快地答應訪問,說曾有很多傳媒找過他,但他都一一推了。接受本報訪問的原因,是記者曾在本欄訪問另一名居港軍事迷Philip Cracknell。Philip是研究史料的,著有香港保衞戰的相關書籍,而Timothy則是行動派──他表示很看重Philip Cracknell,其著作更是他的「尋寶地圖」,「好多事情都很準確!」他嘖嘖稱奇道。除了Philip Cracknell,另一名作者Tony Banham,其著作對他來說也是天書。

是日的拍攝地點是港島的黃泥涌峽徑,Timothy熟練地拿出金屬探測器,才掃了兩三分鐘,探測器已有反應,但他指「物件」埋藏的地點較深,所以不去挖掘了。然後,又過了數分鐘,探測器再次發出嗶嗶聲響,他以老練的口吻猜測那是一枚子彈或一個硬幣──即面積較細小的金屬,果然用鏟子挖了數下,再用另一支手提金屬探測器掃一掃,就從泥土翻出一條迷你鎖匙,跟硬幣差不多的大小。他根據鎖匙的樣式與牌子,估計是來自1950年代,有70多年的歷史。「它很常見,不值什麼錢。而且與軍事可能沒有什麼關係。」他輕輕地道。

喜獲貴價金屬品

來自美國南部區域──北卡羅萊納(North Carolina)的Timothy有很重的南部口音。他自18歲開始已跟隨父親在家鄉尋寶。

他手中的金屬探測器,牌子為美國的Garrett。「太太曾經在內地網站幫我買了一個翻版,但用了兩個星期就壞掉了!哈哈哈!」他忍不住笑道。吃了一次虧的他,「洗心革面」在美國網站訂回一個正版的,非常好用,是他的尋寶良伴。探測器探測不同金屬都會有不同聲響,以茲識別。他佯作探測器的聲響:「如果那是低沉後又突然高音──即混合的聲響,加上顯示數值在45至78之間的,我就要小心,因有可能是炸彈。」他續道:「錢幣呢,聲響很尖,而且清晰,數值也很穩定,在79、80之間。」

他帶來一些得意的藏品展示,其中就金屬價值而言較昂貴的是一枚18K金吊墜,上面的圖案是聖巴斯弟盎(Saint Sebastian)像,類似帶宗教意味的個人飾物在戰場很常見,大概是因士兵們無可依靠,只能靠聖像保住平安……

另一枚以稀有度而言最為重要,那是兩枚軍士長(Sergeant Major)的肩章,相信是來自同一件軍服(兩個肩膀各有一個)。它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士兵是成千上萬個,但較高階的軍士長則只有很少數,「數以千計的士兵,才有三數個軍士長,所以軍士長的肩章是很難找的!」它的另一個特點在於香港製造。果然把肩章翻到背面,刻有「鄧芬記五金製品,Tang Fun Kee Co. Made in Hong Kong」,旁邊還有一隻駱駝模樣的商標。「曾有人告訴我,如要把它賣走,我索取的金額最好在30萬港元以上。」他珍而重之地把它放回大背包裏笑道。

上得山多,總見「子彈」,其次是衣鈕,全部都在數千枚以上。「僅在一個地點,我最高紀錄是一次過找到約7000枚子彈。它們大部分仍在箱子之中。」各式徽章或肩章只有數十枚。他強調已捐出了九成,「主要是學校、海防博物館。」學校包括喇沙書院、香港仔工業學校、鄧鏡波學校,他也正打算把部分文物捐至加拿大The Museum of the RCMI。根據歷史,近2000名加拿大軍人在二戰期間曾守衞香港,力抗日軍。

部分文物如刻有軍人的名字,他會竭盡所能找到其後人,如他們的子女,並且物歸原主。他曾在赤柱的一個戰壕遺址,找到一名叫做Devonshire的英國軍人用品,包括他的衣鈕、頭盔、刻有名字的牌子、防毒氣面具等。因看過有書本談論他的事跡,於是他順藤摸瓜地找到他一位在世的女兒,並把遺物寄回。Devonshire在戰時被俘虜過,最後撿回性命返回英國生活終老。

 

動人十字架事跡

按圖索驥尋找文物,更可與史書作對照,最有意思是一名加拿大軍隊隨行神職人員(Chaplain)Uriah Laite的事跡。「我看過他的日記,他曾被日軍抓着──原來日軍也有仁慈的一面,他們允許他去看顧受傷的加拿大士兵,例如與他們一起祈禱,問他們有什麼說話要跟母親講,當時他是拿着一個十字架與士兵們一起祈禱的。但在Uriah Laite離去之後,日軍把那些加拿大士兵通通殺光!」Timothy在Uriah Laite日記描述的地點找到了那枚十字架,雖然日記沒有描述十字架的模樣,但由於Uriah Laite是到訪該地的唯一一個神職人員,因此估計這枚十字架就是當年他用來為士兵做最後禱告的。

炸彈是Timothy另一類常見的發現,「這個夏天,我每個月大概找到兩枚!」這不禁令香港市民尤其行山客感到不寒而慄──二戰已結束了逾70年,但香港竟然還是遍地炸彈?他對此會否感到驚訝呢?「對!這本來不應是我的工作呢!」因此,他指所謂「尋寶」其實也有一定危險度,「我不時在臉書收到陌生人的訊息,他們說想向我學師,但我絕大部分都推掉,只有一個本地人,我會帶他一起去,他跟着我已有兩年時間。我有指導他,因我看到他的熱誠,而且不會笨手笨腳!我曾經帶過其他人,有的人手腳似乎不協調!有的不聽我的指導!有的事前沒做功課,如沒有熟讀探測器的說明書,即不同聲響代表什麼物件──這些,我自己是背到滾瓜爛熟的!」

談到最危險的一次經歷,不是遇到什麼猛獸,而是被細小的蜜蜂螫傷。

「那是一個戰壕,如以較平坦的路行去,要行一個半小時,但捷徑就只須10分鐘,於是我抄捷徑走。就在我掛在山頭半空吊時,突如其來有30隻蜜蜂圍着刺我。我以一隻手揮動把牠們拍下,可仍被嚴重螫傷。」最後他忍痛攀過山頭,到達想去的戰壕,然而當時「我的心跳加速──相信是被螫傷後的反應。我唯有靜靜地坐着良久,待不適的感覺減輕,才繼續勘探。」最後他找到一些軍帽扣子的文物。問他這些文物值得被螫傷嗎?「不!」他搖一搖頭大笑道。

尾聲問他對香港戰時淪陷,有什麼看法?

他頓一頓才道:「每枚我在地下拾到的子彈,都隱藏着一個故事。香港當時已經盡全力迎戰了,但礙於兵力所限,他們節節後退,一直後退……」

因探測器的體積不小,頗為顯眼,有次他排隊上巴士時,一名女士慌張地向他求助,說她剛丟了一枚鑽石戒指在沙灘上!希望他能及時施予援手。「我答應了她,在沙灘找足6小時,終於找到了!我看那鑽石至少有5卡!」女士最後以「薄酬」回禮──現金500元。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