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25日

余家強 後不變期

買櫝不還珠

筆者獲Digital Art Fair邀請出席午餐會,公布Xperience 2022將於10月在中環舉行。紀念品是電子相架,開機自動播放展覽宣傳片,還毫不小家子氣地容許擺入自己的照片或視訊,令人愛不釋手。放在案頭,等於幫它打廣告,聰明。搞手伍兄說,他們出售電子藝術作品,也打算這樣包裝送顧客──便不怕陷入「買櫝還珠」之譏嗎?

買櫝還珠是比較冷僻的成語,卻深富啟發性,源自戰國法家經典《韓非子》:「楚人有賣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楚國商人到鄭國販賣珍珠,特別配置名貴盒子(櫝),採用上等木材和各種裝飾。鄭人看上了,付錢,原來愛的是櫝,擲還給商人珍珠。現代社會過度包裝,購物睇門面,餐廳吃裝修,恐怕猶有過之。

獨一無二

不過,只要本身夠實力,我認為無妨錦上添花。面對現實,生活數碼化,連帶電子藝術作品成了大潮流,擋不住。但電子藝術品往往就是電腦檔案,如何賣給顧客呢?人類幾千年來經濟行為,畢竟獲取到件實物才安心,一張光碟/一隻USB手指嗎?若電腦檔案內容本身很具價值,的確附送電子相架都並不為過,最好相架還刻上原創者的簽名,買家便感覺踏實得多了。猶如傳統賣繪畫或雕塑,簽署印鑑極重要,而電子相架亦猶如買名畫連畫框連裝裱而已,不應慳,小財唔出,大財唔入。

當然,NFT(Non-Fungible Token)作品如何彰顯其獨一無二,至關命脈,端賴技術發展和業界推廣科普教育了。

世界愈cyber,人們對實物收藏反而愈珍視。舊書舊漫畫舊唱片內容一早任憑上網瀏覽download,搜購炒賣熱風卻不受影響,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也勝過在雲端。追求實在感,追求獨一無二,追求signature。氹女仔,手機留倩影send給她,太隨意,轉眼不知何處/錯手delete;有否想過把合照曬成相片?鑲在銀相架裏(最好黐死),她就丟也丟不掉了。王道復古,未必落伍的。

物輕情重

我又留意到,百貨公司仍發售墨水筆,萬事smartphone,原子筆都漸少隨身攜帶,中價墨水筆既非奢侈品又非日用品,怎發市啊?靠的,可能在刻名服務,也算一種「櫝」吧。一千幾百塊一支鋼筆,免費刻字,店員手法純熟,十幾分鐘起貨,頓變獨一無二的信物。物輕情義重,我買來送給朋友初生子女,寓意像胎毛筆,祝福讀書求學順順利利。

經濟學家提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人對擁有東西的價值評估高於未擁有之前,也叫厭惡剝奪。毋寧說,我們害怕失去,渴望永恒。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