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
思前,訊息量奇高:片名乍看完全女人戲,但「阿媽」由孩子叫,矚目在MIRROR成員姜濤和柳應廷躍登大銀幕,重心又似乎在阿仔。「有咗第二個」聯想婚外情,實際卻是有咗第二個心肝椗。兩兒爭寵,大台劇集《淘氣雙子星》(1989年李克勤+黃貫中)和《孖仔孖心肝》(1990年周星馳+劉青雲)當年大受歡迎,青春面孔加上討好師奶觀眾的方程式──被爭寵喎,怎會不成功?
《阿媽有咗第二個》更好玩在,所謂另一兒子乃指毛舜筠作為經理人獨具慧眼捧紅(俗稱湊大)姜濤,同時照顧呵護親生骨肉柳應廷。
現實裏很多年長媽媽粉絲們當MIRROR像仔一樣捧在掌心,可惜那是單向的,投射自己還是女強人扶持對方,激發師奶主婦潛藏的事業心,移情作用倍增,過足癮啊。
不過,口語化片名難免產生通俗兒戲錯覺,以為類似《假冒女團》(去年MIRROR另一成員Anson Lo擔綱)輕率胡鬧。好在,今次由彭秀慧執導,彭導擅長刻畫生活細節,滿載期待。劇照所見,燈光和鏡頭很優雅,予人認真之感。還有,這種戲竟然片長123分鐘!什麼葫蘆賣什麼藥?
歲月不饒人,毛舜筠近年已成阿媽專業戶,莊諧兼備,沉重如《黃金花》(榮獲201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撫育自閉症兒子,到本片調子輕快。相映成趣,吳君如走上同樣套路,沉重如《媽媽的神奇小子》,輕快如《闔家辣》,正好互相比較。
姜濤和柳應廷噱頭吸客無得輸,但能否拿揑到微妙的戀母情意結呢?是時候成長和變得更有深度了,尤其偏逢演唱會慘劇教訓……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賞後,三字概括理想化:毛舜筠入得廚房,生活富裕卻親力親為不假手於傭工,出得廳堂,重出江湖即打造出全新巨星,還身兼兒童才藝中心主管,又仍然打理家務妥妥貼貼;姜濤素人外賣仔,一入行便天才橫溢;柳應廷考IB入劍橋大學……位位精英人設。
於是,劇情波瀾不在毛、姜的事業或柳的學業上,而在家庭問題,家庭問題又熟口熟面,雖然反映現實,畢竟欠缺神來之筆。
毛舜筠丈夫變心,兒子準備負笈海外,慨嘆:「年輕時習慣拚搏,然後習慣煮飯湊仔,估唔到咁快要習慣孤伶伶。」(大意)遙遙延續彭秀慧前作《29+1》姊妹心聲,而且解釋到婦女追星MIRROR原因,填補寂寞,視作更理想的兒子。
理想化還在,毛舜筠跟姜濤既不講錢也不講合約,任他停工赴韓國一年,純粹栽培和滿足自己寄情工作,毫不涉及小鮮肉性幻想,其實,那才是值得探討的社會現象,避重就輕了。
彭導不愧女性主義者(feminist),對小男生施予母愛,老男人就地位低微。柳應廷爸爸出軌,姜濤爸爸醉駕,都極不堪,結局交代兒子原諒父親,蒼白敷衍。或者,恰恰反映「前夫們」於MIRROR狂迷熱潮中是完全no say的,死開啦。
主線環繞姜濤竄紅之途,像半自傳,卻省略了艱辛、勞累的部分。我明白娛樂圈報喜不報憂,但對照新聞裏演唱會意外帶來血汗工廠反思,愈發顯得單薄。
反而柳應廷表情趣怪,發揮更大。戲院內每逢他們對手戲即笑聲不斷,哪管gag料本身麻麻,你知道什麼叫當時得令。偶像優先,夾雜五六個MV,片子其實不算長。
毛夫尹揚明與小三誕育嬰兒,應該叫《阿爸有咗第二個》,如何面對繼母和哎吔弟妹,可能更加接地氣。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小腸氣問題困擾幼兒家長 |
上一篇: | 翻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