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
戲院重開,熱鬧一輪之後,不妨把視線返回串流平台。Netflix股價暴跌,自與生活逐漸復常及用戶好奇心下降有關。根本,全球娛樂事業整體低迷,顧得頭顧不得腳。今次介紹《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出自Disney+,算不上最新,倒剛剛一併登陸本地HMVOD。這種跨平台式聯播,將是未來常態。
開拍《尼羅河謀殺案》,乃因2017《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大成功,同樣是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原著,同樣由神探白羅(Poirot)偵查,形同續集添食。
提起《東方快車謀殺案》,相傳克莉絲蒂獲英女皇接見時,被問:「你所有小說我都看過,唯獨這本忘記誰是兇手,你能告訴我嗎?」克莉絲蒂答:「不巧,我也忘記。」為何請食檸檬?忌劇透啊!推理故事一旦揭穿結局便猶如抽去龍骨,提不起勁,不像其他類型文學可以無限loop,故此克莉絲蒂恪守原則,女皇都不給面子。
這就怪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一再搬上銀幕,尤其後者的1978版本在明珠930播了N次,2004英國ITV又拍過電視電影,連同文本fans,估計一半觀眾知道真兇,究竟抱持什麼心態捧場?
在我,多少是比較心態,且看如何處理、會否帶出新訊息,理應「後出轉精」吧?把文字影像化有好處,方便了解密室和機關之類設定,但反過來,戲院電影和直播電視不能翻來覆去審視內容。觀賞推理要投入去破案才好玩,串流平台容許暫停容許RWD和FF,恰恰適合。我強烈建議「新觀眾」幻想自己做偵探,《尼羅河謀殺案》屬於古典本格派,反覆思考應該破到案的,滿足感難以言喻。
無論如何,克莉絲蒂不愧暢銷作家,擅長把握市場,東方快車和尼羅河等名字流露異域旅情,目不暇給。尤其金字塔、阿布辛貝神殿和遊船一向重頭戲所繫,在各種新科技拍攝手法怎呈現?在美女姬.嘉鐸(Gal Gadot)領銜下怎演繹?靚景靚人,即使知道真兇都值得期待。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開機)。
序幕由少年白羅當兵講起,加插愛情線,為冷面神探平添感性。刪掉拍檔海斯亭,避免兩個阿伯嘮嘮叨叨的老氣,新版白羅甚至含動作場面,明顯年輕化。
古典本格當然環繞恩怨情仇,一干關係錯綜複雜的男女登上尼羅河遊船,富家千金被殺,乘客接續死於非命,明查暗訪,兇手就在當中……說老套很老套,但布局無懈可擊。風光名勝依仗航拍、CG諸般加持,表達出完美嶄新視角,可惜有點過火,反使人覺得太假,質感不如1978舊作的實牙實齒。
姬.嘉鐸扮慣神奇女俠和《紅色通緝令》等超級英雌,潮流尖端,演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流貴婦格格不入。另一要角艾瑪.麥基(Emma Margaret)亦犯有此毛病,遠不及1978版的米亞.花露(Mia Farrow)絲絲入扣。
正如現今演不到粵語長片的舉手投足,並非粵語長片演員造作,是那時代別具一番悠徐節奏。《尼羅河謀殺案》便如此,透過冗長對白尋找兇手破綻,欠點耐性不行,今次省略不少,轉而突顯畫面明快張力,不知算進步還是退步。
講到演員,左膠當道,硬生生把某些角色改為黑人,堪笑藍調音樂還在1937的倫敦大流行呢。想想便知,當年黑人豈可能躋身上流社會遊船河?案件雖發生於中東,但起用以色列裔的姬.嘉鐸其實毫不關事,偏偏惹來阿拉伯地區杯葛,政治正確得捉蟲。
來到破案,稍嫌滾水淥腳,似未能完全展示詭計的精妙所在,我懷疑無讀過原著的話真明白嗎?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