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下稱A-School,Affiliated School簡稱)創立於2006年,屬直資一條龍學校,學生毋須考呈分試,直升同校中學,一向深受家長歡迎。
近年該校因「13歲神童破格入讀城大」、「15歲神童獲牛津有條件取錄」兩單新聞而人氣急升。
總校長陳偉佳博士重申:「不是我們刻意培育神童,而是他們的表現讓老師注意。我們亦不標榜神童,他們是資優生!」該校成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其中一間「資優教育衛星中心」,為資優學生提供靈活的教學方法,滿足其學習需要。
「我認識的資優學生,都不喜歡別人稱他們為神童,他們跟常人無異,都喜歡打機及運動,只是(學習上)行快少少。」
陳校長表示,中小學12年教育制度,可能在資優生眼中稍長,升級不代表失去童真。「你問我會否揠苗助長呢?現實是前線老師知道學生有天賦,如果不理會,學生學習上得不到滿足,就會無興趣,失去學習動機,抹殺其天賦。」
以何子駿為例,4年前15歲的他是十二年級學生,獲牛津大學數學系破格有條件取錄,也是該校第一個跳級的學生。陳校長回憶,何子駿入讀一年級時數學成績已突出,被老師發掘,於四年級開始修讀七年級的數學課程。後由學校老師及心理學家詳細評估後,先後兩次跳級:於五年級跳至七年級,修讀九年級後跳至十一年級。
該校除了提供本地新高中DSE課程,亦在高中開設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GCEAL)國際課程,何子駿選擇了後者。
天才帶領天才
「直資學校最大優勢是資源及彈性,老師可因應學生學習情況適切跟進。何子駿讀書時,有個日籍數學老師本身也是資優生,21歲完成劍橋大學數學碩士,由資優老師親授資優學生,建立信任和默契。數學以外,其他學科何子駿都無問題,加上我們與不同機構合作,更進一步優化課程及活動來培育資優生。」
年紀比同班同學細,與人相處會不會有問題?「這方面我們有跟進,他較文靜,只因愛專心思考,平時也會跑步及打機,與年紀大的同學相處融洽,牛津大學畢業後,知道學校再有13歲尖子出現,便回來鼓勵他。」
另一位資優生江誥綸的興趣同樣是數學,自幼被父母栽培,兩歲半已懂乘數,把乘數表背誦如流,11歲由中一跳級至中三,仍覺課程太淺,父母就找到A-School。
「在A-School入學時便是中五(十一年級),憑英國高考(GCEAL)數學、化學及物理科A級,加上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八級佳績,獲得城市大學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取錄。他的樣子和表現很成熟,雖然寡言但興趣廣泛,語文相當好,我與城大教授交流,知道他和同學相處不錯。」
除了發掘和培育資優生,陳校長也給機會其他學生去追尋志向。A-School小六學生如符合升級標準,會直接升讀七年級,其餘學位則公開接受申請。
在學位分配方面,沙田區學生最多佔公開學位的15%,其餘地區不受限制。2021/22學年提供給外校生中一入學申請名額為35個。
破格取錄例子
七年級插班生收生準則方面,陳校長指主要留意報讀學生的學術成績:「期望他們的水平跟本校學生相若,另外考慮學生操行、課外活動及面試表現,包括中英文溝通能力、數理邏輯及學習態度等。」
面試主要由老師負責,有時陳校長會找學生傾談。「記得有個插班生獲派區內其他學校,他來叩門,因英語能力不高,筆試面試都不理想,我問他夢想是什麼?他清晰地表達自己目標。」陳校長找來視覺藝術科主任羅醒楷老師與他會面,發現他的天賦在線條、色彩運用方面,於是破格取錄。
「他不負期望,努力學好語文,成績大躍進,畢業時成功獲心儀的Pratt Institute取錄兼考獲獎學金,後來於南加州建築學院繼續進修。在貝聿銘離世那年,他回校探望我說:『校長,我想做新的貝聿銘。』很有志向,由沒有自信到不斷挑戰和成功,是一個傳奇。」
早期有個老師眼中的頑皮學生,經常走堂打波,陳校長鼓勵他努力讀書、參加企業培訓,挑戰自我,最後輾轉考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在我的觀念裏,他們只是小孩,我們是大人,可以影響和幫助他們,所以常用不同方法引領頑皮學生。」
用愛教育學生
他很喜歡1967年電影《桃李滿門》(To Sir, With Love),由奧斯卡首位黑人影帝薛尼波達主演,故事講他去到龍蛇混雜地區的一間學校做老師,用愛感染學生,讓他們明白人生價值及學會尊重。
「也許這套戲啟發我去教書,初出茅廬任職學生社經水平較薄弱的學校,與學生關係良好,從未記學生小過,亦不會隨意處罰。自己做過學生,也被老師罰過,不禁思考處罰有沒有效果?我寧願花時間陪他們、了解他們。曾有學生討厭讀書,但寫字靚,我鼓勵他學書法,結果成為藝術家。」
自幼父親教他《古文觀止》、天文地理歷史,培養其閱讀興趣,受爸爸薰陶,他喜歡看歷史書如《資治通鑑》。A-School亦透過閱讀氛圍,培育學生的「三能」:英文、中文和資訊科技能力。
英文為該校主要教學語言,中文以普通話授課。為了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外語,五年級學生必須修讀「第三語言」如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或日文。最近更成為PASCH夥伴學校,加強推動德文教學,透過計劃與德國高等學府聯繫,協助學生赴德升學。
「我一直給學生的訊息是strive for excellence,期望他們成為high flyer,發掘個人興趣與潛能,能飛多遠就飛多遠!這裏的學生非常清晰自己方向,喜歡藝術的會去美國SCAD(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或英國UAL(倫敦藝術大學),當然也有香港理工及浸會大學。有人想讀Biotechnology,自然選外國如Imperial(倫敦帝國學院)或UC San Diego(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因為擁有最好的實驗室。早期學生想讀獸醫、太空科技,香港沒有這些科便走出世界;至於讀醫科、法律、建築就多數留在港。」
六成半畢業生於本地升學,其他海外求學,以英國居多,其餘是澳洲、加拿大、美國等地,該校亦與日本早稻田大學有聯繫,每年推薦兩名學生入讀。
目前全校約有1900名學生,教師逾180人,連行政及其他職員多達270人,中學部有近百人的教學團隊。除5年前落成的演藝運動大樓,現正興建一個標準泳池,上周六,由所羅門科創教育中心及加百列堂演藝廳組成的郭鍾寶芬創新學習空間剛開幕,帶來多元先進設備。
「中小學部各有表演藝術中心,平衡學術與課外活動,另有中央圖書館、室內運動場、緩跑徑等。」他邊帶領記者參觀邊介紹,最特別是瀕危物種博物館,藏品價值不菲,陳校長更私人捐出市面罕見的虎骨酒作展品。
「校內有一幅攀石牆,畢業前人人都要攀上頂敲鐘,這是傳統。」記者想起電影《美國隊長》第一集,未變大隻佬的潺仔隊長入伍時,體能輸給別人,但勇於展現犧牲自我保護他人的大愛。眼前的陳校長猶如那個提拔精英的博士,獨具慧眼,鼓勵學生克服挑戰,堅持夢想,也許敲鐘的意義對畏高的學生來說,別有一番領會。
撰文:林艷虹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A+展覽 |
上一篇: | 為何孩子喜歡抓褲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