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本周大熱電影毫無疑問首推《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許多朋友當朝聖去睇。較早前爆冷則屬《劇場版咒術迴戰0》──吾輩認為爆冷而已,孩子可覺得實至名歸呢。兩套戲,恰恰反映兩代男生夢的大不同。
《劇場版咒術迴戰0》踢走《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榮登香港票房冠軍,其漫畫早已在校園流行,電影一出即萬人空巷。內容講什麼呢?還是離不開超能力學生決鬥怪物,固然受《哈利波特》啟發,氣氛卻比較冷酷,毋寧說更似《鬼滅之刃》,而愛情線近乎零。日本主流戰鬥式動漫乍看大同小異,但連同《進擊的巨人》,打還打,有否發覺近期佳作總欠缺什麼?偏偏都少了吾輩(年齡中位數四十幾)最愛的機械人啊!
消失原因
機械人熱潮何事消失?
吾輩成長擔凳仔準時收看《機動戰士》(1980年無綫首播)和《超時空要塞》(1984年亞視首播),都是機械人五花八門的。這兩套之所以印象難忘,因為代表着機械人走向寫實路線──由單對單出絕招消滅奴隸獸,換成機械人列隊作戰,外形設計也貼近軍事載具。如今回顧當然戇居,但男孩當年認定,敵我雙方像操控戰機般操控高達和渣古對陣,在未來世界很可能發生。
《超時空要塞》主角機械人韋基利由戰機變身,原型便模仿美軍F-14。及至1986年《壯志凌雲》第一集問世,湯告魯斯駕駛着鷹擊長空的,正正是F-14!交織構成八十年代男孩理想,關智斌極富懷舊味之歌《預言書》(林若寧填詞)唱得好:「萬能俠舊日伴隨自己,屋企通處飛。七歲幾膽敢預言自己,操一艘戰機。」覺得是嚴肅志向,吾輩皆科幻迷、軍事迷。
現在港孩很少軍事迷,甚至沒科幻迷,只有幻,沒有科。
歲月如梭。筆者見讀初中的兒子鍾情於《鬼滅之刃》和《咒術迴戰》,不禁若有所失:怎麼沒機械人的?同時不禁嗤之以鼻:竟然相信超能力、法寶、咒術?
的確,童夢由訴諸尖端科技到訴諸玄幻,算否倒退呢?
只為娛樂
兒子笑笑答我:「爸爸,你們那一代小時候相信自己會開機械人開戰機,才幼稚啊!我們睇《咒術迴戰》睇《鬼滅之刃》,純粹官能刺激,欣賞它畫功靚。我們根本不相信裏面的武功和法力。打仗講效率不如射導彈啦!」
一句KO,孩子並非想像中天真,天真的是吾輩當年。諗諗即懂,未來戰爭豈可能靠機械格鬥?吾輩還煞有介事地看待,倒不及Z世代理智,直接跳過夢想,視為娛樂而已。究竟是喜是悲?
(待續)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