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
日文漢字寫「總理大臣」,本地傳媒卻習慣稱「日本首相」。電影叫《總理之夫》,顧名思義,總理的丈夫,首先當然要誕生女性領導人。
現代亞洲地區之中,貧窮的印度(甘地夫人)和巴基斯坦(貝娜齊爾)最先出現,然後南韓(朴槿惠)、台灣(蔡英文),先進的東瀛反而遲遲不見希望。愈無愈幻想,正如韓劇《宮》(2006)幻想韓國皇室延續至今一樣,過過乾癮,先天調子輕鬆浪漫,不必看死成什麼政治訴求。但諷刺一下日本政壇封閉、陽盛陰衰,總是有的。
香港呢,明明女特首和第一先生都即將卸任了,媒體從沒挪作影劇題材,挖苦的就不少。我看非關林鄭後期評分大幅滑落,而是一直如此。
林兆波和林鄭這對伉儷不夠靚仔靚女,與田中圭搭中谷美紀相差太遠,掀起不到創作fantasy乃事實;更重要在,設定中谷美紀由議員當選總理,扣人心弦,林鄭由政務司長做特首,似升官一級而無懸念,缺乏民意基礎,大眾便連幻想都提不起勁了。
根據原著小說和簡介,田中圭飾演的總理老公,任職觀鳥員,專業研究,與主攻代數拓樸的數學博士林兆波相近。大概專注得帶點天真的知識分子型丈夫,匹配需要世故精明的從政妻子,一凹一凸,才最登對。
遙憶波叔自孭起此名銜以來,一改傳統沒仿效歷屆港督夫人或特首夫人擔當公職,置身觥籌交錯的場合倍顯格格不入,一雙白襪子尤其憨態可掏,如今莫非脫苦海?下台前回眸,睇《總理之夫》該會心微笑。
原作者原田舞葉(1962-)以擅寫愛情小說馳名,故事以新奇政治搶眼球,骨子裏可否帶出什麼新觀點呢?日本社會重男輕女根深柢固,第一先生甘願成全另一半功業,退居做背後的男人,固然難能可貴,但反過來,戲劇元素若一味環繞他克服被嘲笑食軟飯,便又落入俗套,大驚小怪,變成逆向歧視了,老土囉。如何拿捏是好?
優先場在4月29日晚,宣傳提醒「疫苗通行證第一階段最後一天」,之後要打兩針方准入場,把握機會。便不只性別平權,爭取各項平等,路漫漫。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中谷美紀攀上政黨黨魁晉身總理的過程三扒兩撥交代,影片主旨描述夫妻生活如何適應,省略沉悶繁瑣的政務,大可放心。
有趣在,田中圭飾演的觀鳥員貴為大財團家族次子,鳥類研究所經費由母親捐贈,兩口子原先居住的豪宅便比總理官邸還要寬敞優美。
這設定的好處是,完全避免田中圭產生妒忌妻子之嫌,片中從沒有人質疑他黐老婆金糠,因為他本身就富可敵國兼淡薄名利。中谷美紀則強調她為了偉大改革抱負而從政,絕非投機分子水鬼升城隍。如此一來,男女主角戴上光環,有共同理想,並非貪戀權位,毫不帶暴發戶味道,看得觀眾窩心,果然小清新。
缺點卻也在太童話化。舉例,田中圭嫌總理府不及舊居清幽方便觀鳥,真有「何不食肉糜」之嘆。田中圭竟彷彿《愛.回家》Terry──處境劇劇情講豪門少爺醉心演藝不通世務屢鬧笑話,同樣唯有訴諸幼稚了,跡近弱智,白白浪費日本視帝。
中谷美紀角色總算成熟合理些,演來較具層次,夫妻倆從不拗撬,亦使張力和衝突欠奉。其他細節如第一先生怎喪失自由、備受監視,局部生動鬼馬。
貫徹陽光政治之夢,田中圭雖遭遇桃色陷阱,那將是政敵打擊中谷美紀的撒手鐧,但轉眼獲得圓滿解決,以至全片根本沒一個壞蛋,沒一個討厭政客,怎可能?
何不取法八十年代BBC的《首相你想點》(Yes Minister),蠱蠱惑惑才好玩。原田舞葉畢竟像瓊瑤借殼而已,你別寄望從《還珠格格》領略清朝歷史,也別寄望從《總理之夫》領略政治奧妙。它作為溫馨日劇合格有餘,但亦似劇集而缺乏大銀幕氣魄。
臨尾中谷美紀因懷孕辭職(另生變化恕不劇透),前衞包裝但實則保守得令人咋舌,言情感性一大堆結論相夫教子優先喎,左膠恐怕眼火爆。證諸現實,紐西蘭阿德恩(1980-)雲英未嫁還任內生BB呢!選得出女總理的話,誰敢逼走大肚婆?編劇究竟懂不懂?
至於林鄭和林兆波,上述通通沒問題。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