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
戲院重開之日,約20套電影中,《梅艷芳》和《藍宇》屬於重映,新港產片近乎交白卷,內地片亦闕如,反映即使餓戲已久,外語片始終是市場主流。
《古董局中局》勉強算一套,同時身兼港產與內地。導演郭子健才是真實版的《聲生不息》──何必動不動講到薪火相傳、文化交流那般誇張大使命?一個特區影藝人北上工作謀生,不亢不卑,需求供應,公平交易,如此而已。
筆者與郭子健有點交情,聽他說過「內地電影其實不需香港什麼」。的確,按他千禧後出道,首套執導《野.良犬》於2007年,黃金盛世早過了,此消彼長,大陸業界已技術成熟可自給自足,到他2017年替內地拍《悟空傳》時,只不過人才自由流動,有能者居之,不存在特別包袱。
他還鼓勵我寫小說:「網絡傳播力驚人,賣得成IP(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就發達。」可惜我沒本事。《悟空傳》乃至今次《古董局中局》(馬伯庸原著)都改編自網路暢銷作品,共通點是超長,故事永遠續不完,足見內地閱讀風氣較旺盛。坦白講,港人對《古董局中局》這題目恐怕難感興趣吧,幾老土,況且時裝戲,問題來了。
有否發覺?引入的內地影視劇皆以古裝、武俠、宮闈為主。大概古色古香總帶一份抽離感,距離產生美感,山川壯麗和亭台樓閣亦是本土無法複製的;時裝嘛,太貼身反而看不順眼。毋寧說,喜歡古典中國多於現代中國,並非我講,從觀眾愛好可知。但要認識國情,畢竟宜放眼現代史。郭子健一土生土長香港仔,拍出上世紀九十年代北方省份風物,生活感十足,殊不容易,比起大導演如吳宇森拍《赤壁》、李安拍《臥虎藏龍》,又另一番難度。
瀏覽演員名單,除了熟悉的葛優之外,雷佳音和李現都是內地崛起的一線紅星,與香港無甚交集,郭子健沒強殖太多港式元素進去,名副其實像「XX女傭融入家中」,態度可取。
不只郭子健,吾輩背靠祖國,也得好好學習面對現實。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劇情環繞追尋武則天玉佛頭流落日本下落,歷史上真有其物,由此虛構的故事屢見於內地影視,劇集《狙擊部隊》(2013)也敷演過。你說本片牽涉抗戰民族大義、諷刺社會騙術橫行固然可以,但整體娛樂至上,打打笑笑,沒沉重道理,睇得無負擔。
古董靠鑑證,艱深鑽研,根本誰懂?巧妙在把它武俠化,搞成一場場高手比併,一堆堆專有名詞通過電腦CG表達。我常說,郭子健根本動作導演,不單開宗明義《打擂台》(2010),《全力扣殺》(2015)羽毛球似功夫招式,今次愈發大放異彩。
看着唯覺爽,不用求甚解。不斷過關解碼(我稱之為知識推理),有時會跟不上,但節奏明快,全盤詭計和爾虞我詐(我稱之為人情推理)交代得清晰細緻,果然局中有局。書名/戲名雖嫌老土,卻諗不到更直接貼切了。
設定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劉浩良《除暴》(2020)亦然,似乎,內地觀眾和香港導演特別懷念那段日子──新舊交替、城鄉矛盾、盜賊如毛偏又遍地機會,向上游空間寬闊,生猛活力。
半新不舊難於取景和找道具衣飾,可喜仍拍出質感。有趣在,葛優大師成名作《頑主》(1988)背景相近,同樣扮小滑頭,《古董局中局》彷彿那角色延續至垂暮,歲月悠悠。葛優舉手投足帶起全片,大師當之無愧。
男主角雷佳音是內地罕見的佬味代表,打擊娘炮,值得留意。李現則難得青靚白淨具演技。女主角辛芷蕾可能妝容問題,令人想起《少林足球》的趙薇。
不影響劇透,我最欣賞雙雄對決鬥快在地攤「檢漏」籌錢──地攤也有真古董?有,正如雷佳音說:「如果擺攤的懂學問,就不用擺攤了。」所以偶爾存了珍品而不自知,識貨者廉價購得,謂之「檢漏」。古董,從來便是打撈滄海遺珠。《古董局中局》內地上映20天票房不過4億,算低收;香港更波折重重,頂替戲院重開檔期,院數和場數都少,何嘗不是一顆明珠被埋沒?
另有電視版,台前幕後完全不同,早於2018年啟播,一直季度更新,沒完沒了,收視很火,夠耐性可慢慢煲。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盎格魯撒克遜 之外的歐洲人 |
上一篇: | 不一樣的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