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23日

伍懷璞 國學與生活

「五」之傳統應用

快到新曆五月,今期一談「五」這數字。「五」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五行學說」,其影響所及,無所不包,當然也包括日常的養生保健,今期一述。

說起「五」,在古人的觀念中,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如五福臨門、五穀豐登等。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五」是用交叉的兩條橫杠,上下再加兩條橫杠組成。

《說文解字》對此解釋道:「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這句話有些難解。

先看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的註解:「古之聖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後造此字也……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剋,陰陽交午也」,由此可知,「五」字是古人依據陰陽五行的觀念而造的字,即古人先有陰陽五行觀念,而後造出「五」字。由此可見,「五」與「五行」的關係,密不可分。

五行學說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是「五行」,而不是「四行」或「六行」呢?而且,關於「五行學說」的起源,眾說紛紜,多而繁雜,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五季說」、「五方說」、「五星說」、「五材說」等。這就要從古人觀察和認識自然的方法說起。

據《周易》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即古人通過觀察自身和周圍環境來取象,觸類旁通,逐漸將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有序、統一的系統認知。

其中,數字「五」即是古人「近取諸身」的結果,如人手有五指、足有五趾等。因此,古人對「五」有特殊的認識。

「五」字在《尚書》中出現了29次,在《逸周書》中出現了31次,諸如五行、五福、五刑、五罰等,在先秦時期的古籍中經常出現。

那麼,「五行學說」即是古人認識自然的方法,用以闡釋自然界事物的形成和相互之間的關係,如宇宙的天道輪回、歷史的盛衰興亡、人事的吉凶休咎、萬物的生老病死等。由此,人們發現「五行相生相剋」的客觀規律。

據先秦古籍《尚書》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在日常生活中,與人類密切相關的物質有很多,古人為何選擇「水火木金土」作為五行的代表?

廢一不可

古人選取這五種物質並不是隨機的,如《尚書》載,這五種物質是「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可見,古人選用這五種物質,為百姓日用之物,且選取常見之物,易於為人所理解和接受。

進一步講,古人認為宇宙間的事物,可以在不同層次上,分為木、火、土、金、水五類。

據《中醫藥學名詞》,五行的定義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及其變化」,可知,五行不僅是代表五類物質,還包括其功能屬性,以及它們相互間的運動變化。古人認為,五行與五時(春、夏、長夏、秋、冬)和五方(東、南、西、北、中)的關係密不可分。

如《五行思想三題》一文載:「春天多東風,草木復蘇,萬象更新,給人以木和青的感覺;夏天多南風,烈日炎炎,晝長夜短,給人以火和赤的感覺;秋天多西風,草木凋零,天高氣爽,給人以金和白的感覺;冬天多北風,天寒地凍,給人以水和黑的感覺」,四時交替循環,五行也相生相剋。

漢代董仲舒(前179-前104)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一語,即道出了五行相生相剋的玄機。

漢代的《淮南子》和《春秋繁露》明確了五行相生相剋的排序,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是維持宇宙間事物和事物內部平衡的關鍵所在。

中醫養生

五行思想逐步完善,其應用也隨之廣泛而深入,並對中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黃帝內經》載:「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生死,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即五行之氣的變化,決定着五臟之氣的盛衰,以及人的疾病生死等。

另一中醫典籍《難經》載:「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黃帝內經》和《難經》共同奠定了中醫五行辯證論治的理論基石,五行學說也成為中醫理論的核心觀念之一。

依據中醫養生理論,春季五行屬木,五臟為肝,五色為青,因此,春季養生防病以護肝為主。但依據五行相生相剋理論,水生木,水與腎相應,故滋腎可以養肝;木剋土,土與脾相應,木太過則伐土,因此,東漢名醫張仲景道:「見肝之病,知肝傳脾」,養肝還需補脾。

由此可知,春季養生,不單單是護肝那麼簡單,還需注意保持人體內部的動態平衡,打破這一平衡,勢必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引發多種疾病。因此,春季養生,護肝之外,還需滋腎養脾。其他季節養生,道理亦然。

撰文 : 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