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9日
上星期,本欄質疑怎麼小說改編影視總荒腔走板,我歸納出只因媒體不同削足適履,或乾脆編劇刷存在感嘩眾取寵。拋磚引玉,觸發網上高手發言,其中包括漫畫及電台等業界翹楚,新創見令我茅塞頓開。不敢掠美,集思廣益,在此整理分享給讀者諸君。
我們討論範圍頗闊,惟考慮到金庸改編最多,大家最熟悉,這裏集中以金庸舉例,其實可套用於任何作品,一理通,百理明。
官能刺激
首先,網友大都狠批影視不及原著,尤其在合理性(Rationality)方面,那為啥明知故犯呢?某些關乎故事肌理。Lestsariel君指出:「影視高潮位要視覺震撼,所以好似無一部跟足《笑傲江湖》小說安排任我行之死。」魔教教主任我行練功走火暴斃,正邪之爭消弭於無形,全書戛然而止。作為文學譬喻(野心家亦難逃老病死亡定律)或許意味深長雋永,作為武俠片卻反高潮,觀眾難免失望,非改到大打一場不可。
《天龍八部》結局同樣欠打,1982年TVB版安排蕭峰死後,段譽、虛竹與慕容博決戰,否認了慕容博已經潛心向佛的設定。曾幫黃玉郎改編《天龍八部》漫畫的網友Linus君則自嘲,把終極Big Boss換成慕容博兒子慕容復臨尾Level爆升,五十步笑百步,指出「漫畫要令角色提升功力」,像打機過完一關接一關,才夠官能刺激。
以上各師各法,很難說完全錯,惟王晶執導近作《倚天屠龍記》,張翠山由自刎變傷重身亡,殷素素亦不立刻殉夫而是苟延殘喘至死,就奇哉怪也了。悲壯程度大減,情節效能一樣,莫名其妙。來自電子傳媒的網友Mandy君指出:「要得到內地批文,掣肘更多,或許因而改動。」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批文啊!茲事體大,天王老子也得借歪。且說,在祖國看來,自殺乃自絕於人民的行為,少提為妙。張翠山夫婦隱瞞逃犯金毛獅王下落,得罪武林同道,本就疑似反建制之嫌,愈發不宜讓他們以死卸責。平心而論,任何社會都不鼓勵自殺,但我們會歌頌抑鬱投江的屈原,甚至發明端午節紀念他。人,至少享有抑鬱的權利吧?
避重就輕
Mandy君猜對了嗎?穩定壓倒一切,防敏感,小心駛得萬年船,我覺得可能性很高,一旦因此不獲批文可血本無歸呀。電影另一明顯改動──省略原著張無忌率領群雄對抗元朝,元朝雖暴虐,公然反政府畢竟太不政治正確,刪刪刪。結合來看,王晶世界仔,避重就輕,如出一轍,有跡可尋。
怎樣?睇戲埋怨面目全非的同時,背後,大哉問。
圖片:網上圖片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關顧香港醫護人員精神健康 |
上一篇: | 何謂忠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