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12日

馮康醫生 醫策縱橫

覺醒

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打醒香港人,殖民地留下來的「雙軌」醫療制度,有很多根本問題,不足以保障我們的健康,不足以應付每年的季節性流感,更不足以抵抗大型流行病疫。對於醫療制度的進一步改革,我們需要有新的覺醒。

我2013年離開醫管局後有一年,隨楊永強教授應馬來西亞衞生部的邀請,出席一個如何改革醫療服務的研討會。會後探訪了吉隆坡最大的公立醫院,2300張病床,等於香港的伊利沙伯醫院。那時的印象,是醫院很像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公立醫院,大、病人多、環境差。馬來西亞的醫療制度像香港,都是英國殖民地遺留下來的模式,也面對同樣的挑戰和問題。

約兩年前,當醫管局慶祝30周年時,我赫然發現,醫管局當初成立要解決的問題,30年後仍然存在!我們只不過是再沒有帆布床,前政府醫院及補助醫院的使用量可說是達至平衡,醫院的床數及醫護人員數目增加了很多。但是,老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更且,急症醫院的病床使用率連在夏天也超過100%,在急症室等候入院的病人數目及等候時間每況愈下。

自從1993年政府發表「彩虹報告」建議改革醫療融資制度以來,歷屆政府的融資改革方案,都不為市民接納,最後只剩下私營自願醫保。過去30年,私營醫保其實有很大的增長,但解決不了制度的基本問題:基層醫療割裂、公私醫療失衡、過度依靠醫院服務。

像香港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同樣承襲了英國殖民地留下來的醫療制度,儘管在醫療融資方面超越了我們,在服務提供系統上也有類似我們的問題。一場大疫,令新加坡人有了新的覺醒。3月上旬,其衞生部公布了「更健康的新加坡」改革方案,針對老問題提出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的理念其實不算新,但視野及進取令人耳目一新!

什麼時候,我們的覺醒才能促使大家合力爬出殖民地遺留政策制度的泥漿?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

 

[信健康] 疫下改革醫療制度,專業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