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
在倫敦已經第5個年頭,才知道所謂大倫敦原來真的那麼大。
607平方英里聽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彈丸之地的香港也約有428平方英里,但是經過兩個星期睇樓東奔西走,方體會到大倫敦覆蓋面積的確很大,而且每個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
有時只是短短一條街,甚至一條街的某一段路,像海德公園旁邊的Marble Arch後面那一截Edgware Road,就特別與眾不同,彷彿身處某個阿拉伯酋長國。街上一間接一間的清真食肆、士多、水煙店。店外坐着抽水煙的阿拉伯男人,或三五成群,或孤獨一支公,臉上一片空白,水煙管後面黝黑的眼睛充滿神秘感。
歷史悠久
不要以為位於邊緣地帶的就一定是新區,東面的Bexley和Havering,西面的Hillingdon和Hounslow(希斯路機場就在這個Borough),北部的Barnet和Enfield之類,這些都是二十世紀政府為方便管理而劃分的Borough,其中包括很多歷史悠久的小鎮和村落。
當年小女兒愛情至上,為了法國男友(今日的老公)留在倫敦,做餐廳侍應供自己讀酒店管理文憑,兩個人就在大倫敦西北Borough of Brent的Kingsbury High Street合租了一個小單位。
我去探過他們一次,記得大街上多的是有色人種開的雜貨店,是那種英國人喜歡叫作Ethnic的地區。
其實Kingsbury有過百年歷史,早於十一世紀諾曼人征服英格蘭時,已經是個繁榮的教區,是歷代英格蘭皇室和貴族們的屬地。
所謂大倫敦區議會Greater London Council不過是1965年才成立的政府行政單位,直至2000年,改名叫作大倫敦管理局Greater London Authority,其中包括兩個有獨立城市名銜的地方:西敏寺區City of Westminster和倫敦金融區City of London。後者地位特殊,不單有自己的警隊,還有「市長勳爵」。
有時去一個以前從未去過的地區看房子,踏出地鐵站沒多久就會有種感覺,是路上的行人或者是店舖的樣子、味道,令人舒服泰然,心情輕快。但亦試過渾身不自在,顧前望後,潛意識覺得要特別小心。
目擊證人
相信這與區內居民的貧富或膚色無關,可能是人與地也要講緣份。Crystal Palace與Stepney Green與我有緣,可惜找不到適合的出租房子,反之Seven Sisters則不然。
千揀萬揀,終於租得成的地方在大倫敦西面的Brentford,屬於Borough of Hounslow,在泰晤士河北岸,公共交通不算太方便,雖然附近有起碼三四個地鐵站,但是全部要用巴士接駁,幸好其中一條線H91巴士就在我大廈門口,可以轉乘District或者Piccadilly Line的地鐵,亦可以坐其他巴士去駁火車。
而且我不需要賣車,因為月租包有蓋車位,不用日曬雨淋,泊完車可以直接坐升降機回家。
大廈樓高4層,3年前落成做商廈,誰不知來個叫COVID-19的程咬金,人人留在家裏網上工作,發展商遂把商廈改作大小不一的住宅單位,每層有六十多戶,走廊轉彎抹角,周圍都有石柱,近升降機的大堂放有沙發茶几,好像酒店擺設一樣,但是這「閒坐」用的公眾地方從來不見人影。
另外,整幢建築物早已接駁光纖通訊系統,我毋須擔心像以前租屋時,不管用哪家電話公司,要安裝WiFi都要等兩三個星期才有人來為你駁線。今次打一個電話到光纖公司,選擇你需要的下載速度和月費,當然速度愈快,月費就愈高,5分鐘後就可以上網了。
吸引我到Brentford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廈就在Gunnersbury Park公園旁邊,我400呎一房一廳的小單位,有一整幅牆是落地玻璃窗,窗外就是公園的春夏秋冬,長青的松樹外,光禿禿的大樹樣子很快就會改變。不管是春分還是冬至,我將是近距離的目擊證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醫管局全方位支援社區確診病人 措施多管齊下達「三減」目標 |
上一篇: | 選擇性失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