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7日

張綺霞 訪談錄

葉蘊儀 繪名女人鼓勵姊妹發聲

葉蘊儀(Gloria)13歲時被星探發掘,拍攝維他奶、麥當勞等廣告出道,因清純可愛大受歡迎,但她卻覺得被這形象困住,結婚後隨即息影,5年後離婚,選擇轉投手作藝術,並重拾學業進修至藝術系碩士,每個作品都與女性有關。

自36年前入行後,她深深感受到娛樂圈對女性的標籤,一直都想衝破,卻礙於外界目光不敢表露太多,至投身藝術後,才發現更廣闊自由的空間。今年三八婦女節,她特地舉辦作品展,繪畫了中外多個名女人,讚賞她們敢於衝破社會成見。「我想帶出訊息:每個女性都可以不一樣,並且可以站出來做自己。」

Gloria出道以來一直給人清純可愛的印象,在1988年演出電影《孔雀王子》後大受歡迎,隨後到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發展。事業發展不錯時,她卻選擇在1995年閃婚及退出娛樂圈,可惜離婚收場,之後獨力撫養一對子女,並轉投藝術,至2014年才復出拍攝劇集《女人俱樂部》,身形、外貌再次成為焦點。

在演藝圈多年,她一直無法在人前做真正的自己,尤其年輕時。「可能我外表給人可愛純真的感覺,公司以此塑造形象,其實我的性格較爽直、男仔頭。」

當年上台灣綜藝節目自我介紹,她把「19歲」錯說成「洗腳水」,成為她純真可愛的標誌,也變成她的暱稱,原來她不太滿意在介紹女演員時加上年齡。「演藝圈對女性施加很大壓力,例如年齡歧視,每次娛樂報道寫女演員都會在前面標示她的歲數,去衡量她(的價值),我覺得這對定義一個人是毫不重要的。」除了年齡,她亦不滿別人用身材來標籤女演員。剛出道時雖然受大眾喜愛,但也有人批評她矮小。「聽後有點不開心,高度是我天生的嘛。」

 

尤其欣賞鍾楚紅

息影多年復出拍《女人俱樂部》,飾演師奶「肥菜」,為此Gloria特地增肥。旁人沒有讚賞她的演技,反而批評她身材走樣,當時她情緒曾受影響。「他們會說:乜你搞成咁?做乜唔搞吓自己?起初有點不快,畢竟我是為了角色才變成這樣。我跟自己說,問題不在我身上,就釋懷了。」

後來她成為瘦身廣告代言,恢復昔日身形並拍寫真集,就是想證明,只要自己想,什麼身形也可達到。「這是我給自己的挑戰,我覺得女性不要被外界說話所限制,只要有恒心什麼都能做到。」社會總要求女性有完美的外表,但她認為,「完美」不應由他人定義。「我覺得每個女性都有適合自己的體態、身形、高度、樣貌,不一定每個都要如倒模一樣。」

近年她常為社會議題發聲,被網民封為「女神」。她同樣欣賞敢於發聲的女性,曾出版插畫散文集,繪畫了多個她欣賞的知名女性,最近她又繪畫了幾個香港名女人,連同之前的畫作在「線線.私語」展覽中展出(3月8日至3月31日,The Culturist's Playground,須網上預約)。

這些人像畫中有積極參與兒童扶貧工作的柯德莉夏萍、推動兩性平權的愛瑪屈臣,以及本地藝人鍾楚紅、導演許鞍華等。「我選的女性每個都有自己想傳達的訊息、所關心的公共事務,並身體力行去推動。」演藝圈多將女藝人視作花瓶,她想透過畫作帶出:女演員有自己的思想,並會為自己所信發聲。她曾與鍾楚紅一起拍戲,對她尤其欣賞。「她做很多環保相關的倡議和慈善活動,獨立思考很值得我敬重。」這些人物畫作,每幅都有一條紅線連繫,代表女性受相似命運的主宰、束縛,但同樣有自己的力量,因為共同的經驗而互相連結。

直率的Gloria雖然「貪靚」,但她崇尚的是自然美,「平時出街我都不化妝」。她直言內在比外在更重要。她不太贊成用整形手段把美留住,認為有時效果適得其反。她認為,人應該發展內在的修為。「你本身的態度、觀點、行為等,比外表更重要,因為這種美是不會褪色,年紀愈大,沉澱得愈多。」

她對藝術的興趣來自十八九歲在日本工作時,接觸到插畫、茶道、陶藝等,覺得有趣,買了很多書回港研究,又修讀黏土證書課程,在港創辦黏土學校。眼看子女年紀漸長,她決定重新修讀藝術,用7年時間從文憑讀到碩士。「我很小就工作,只讀到中五畢業,一直很想完成讀大學的夢想。我想成為孩子的榜樣,告訴他們求學不分年齡,媽媽做到,他們都可以。」

作為單親媽媽,她要一邊上學,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而她選擇主修陶藝,比其他範疇需要花更多時間,但就算忙碌,她也盡量在晚上陪伴小朋友,一起吃飯聊天,坦言那段時間頗辛苦。「但我就是想完成這件事」。

 

不想被社會規限

她起初對創作主題茫無頭緒,慢慢發現自己對女性承受的社會壓迫有很多想法。展場中一個陶藝作品正說明她的感受:陶瓷女性半身像被紅線綑綁,眼被蒙上,頭頂書本,向上張嘴似是想吶喊,口中卻被塞滿紙,狀態壓抑。「我覺得每個女性都有很多枷鎖,無論來自書本還是社會,都令女性有很多東西不可以說。有許多事情只能啞忍。」女性常被認定應扮演好女人及好母親的角色,只能成為男性心中完美的女性,無法做真正的自己,一旦偏離就受批評。她對這現象感受很深,「女人只能聽男人的話」。在演藝圈多年,她不想做別人期待的形象,只想做回自己。「我不想被社會規限,也不想其他女性被標籤。」藝術世界正提供一個空間,讓她將這些思考和情緒更具體呈現。就如她到湖南偏遠地區,搜尋只有女性以口述代代相傳的一種獨特文字「女書」,製作成陶瓷裝置《家詩》(Home Poem),入圍2014年威尼斯Arte Laguna國際藝術獎。透過為女性發聲,她也尋回了自己的聲音。

Gloria的子女已上大學,由於不是修讀藝術,很少看她的作品,但驚訝她能完成學業,說到做到,「他們會覺得原來阿媽識字。」說畢她哈哈大笑起來,「從小到大,我也沒跟他們提及自己過去的工作,直到小學時朋友的媽媽跟他們說才知道。我覺得小朋友應有自己生活,不希望因為我影響他們。」

至於感情,她自言沒有特別追求,「起初是很有憧憬的,但失去過就會有很多疑問,會問是否自己的問題,社會也對你有很多看法。如今離婚超過20年,我覺得單身也很開心,不一定要滿足社會的期待,每個女性都應該選擇自己走的路。」

經歷過許多,她認為另一半應是靈魂伴侶,可彼此欣賞和交流,才考慮進一步發展。「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急不來的」。

 

葉蘊儀(Gloria)小檔案

出生地點:香港

學歷:澳洲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學士及碩士

著作:《她們的二三事》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