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
王晶電影《倚天屠龍記》沒正式在香港上架照樣引起社交平台熱烈討論(姑勿論讚彈),你說武俠究竟合時宜抑或不合時宜?在我看來,武俠,從來都不合時宜,不識時務。
譽為武俠鼻祖的《史記.游俠列傳》,夠冠冕堂皇吧。司馬遷於篇中記述了朱家、劇孟等群俠,實際卻集中描寫當代(西漢)的退休幫會大佬郭解。郭解故事就是一頁頁逃亡故事,不斷受官府追捕,毫不意氣風發,窩窩囊囊,終被武帝滅族。無辦法,俠以武犯禁,替天行道適用於分裂的春秋戰國亂世,自秦漢至今大一統居多,強勢政府自然視游俠為搗亂分子了。
公案小說
〈游俠列傳〉是史實,小說則容許鑽空子。清代流行一種叫公案小說,《彭公案》和《施公案》塑造青天大老爺彭鵬和施世綸,屢破奇案(當然並非本格推理啦)之餘,還收降綠林義士如黃三太、黃天霸等。這些義士投靠衙門後,反過來對付綠林同道,反臉無情。現代讀者看來很不爽,渾不符合武俠本色呀。殊不知,升官發財的確夢寐以求,亦唯有這樣寫才能夠出版面世。廣義武俠小說包括著名的《水滸傳》,大家知道梁山好漢聚嘯山林,卻未必知道賊首宋江以接受朝廷招安為目標,聚嘯山林只不過談判籌碼。清朝才子金聖嘆刪掉招安情節(即現今七十回版本),金聖嘆後遭官府腰斬身亡。夾縫中生存,真正殺官造反內容是極少的。
王度廬(1909-1977)《鶴驚崑崙》系列(包含李安改編過電影的《臥虎藏龍》)之主角們,快意恩仇完可不能揚長而去,要坐牢啊,同樣窩窩囊囊。王度廬活躍於民國,去古未遠,不敢瞎編亂吹,忠實反映俠客們情況。
歷久常新
本欄上篇提及,國民黨管治台灣不容武俠小說牽涉正史,所以,寶島文風與我城梁羽生、金庸引經據典大異其趣,往往架空設定,少惹麻煩。由此造就聰明人古龍(1938-1985),迴避政治,其筆下陸小鳳和楚留香化身古裝版占士邦,風流倜儻,以泡妞、尋寶、享受人生為己任,連武林爭霸乃至練武都着墨甚淡,倒充滿現代世界仔意識。不妨說,古龍小說尤具歷久常新潛力。
黃易(1952-2017)算最後一位膾炙人口大師,追上潮流,寫群雄爭天下如金融商戰,借古喻今,也頗令都市人共鳴。至於大家熟悉的金庸,博大精深,情況比較複雜,但整體總是:千古文人俠客夢。
真正識得舞刀弄劍的作家其實絕無僅有,靠武俠小說去煽動群眾更是天方夜譚,但逞一時痛快,解解氣,倒是很好的宣洩。武俠作為載具,新世代對何謂門派、內功、點穴等「遊戲規則」一頭霧水,反而習慣了Harry Potter、《鬼滅之刃》那一套,都無所謂,伸張正義的精神,永遠貫徹亦有市場。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