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5日

余家強 思前‧賞後

實況劇《殭屍校園》

疫情留家過年,多日假期,睇串流平台電影都不夠消磨,索性煲12集的Netflix韓國新劇《殭屍校園》。

以殭屍為名,其實它屬於喪屍類。殭屍類,無論取材西方的吸血殭屍抑或中國湘西趕屍傳說,通常帶些古風懷舊,重點在恐怖淒迷;喪屍類則通常發生於現代社會,重點在動作打鬥,公認的鼻祖是美國獨立電影《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此後常見於歐美B級作品,香港亦拍過《生化壽屍》(1998)等,自從《屍殺列車》(2016)贏盡口碑和票房,全球儼然奉韓國為工業標準。

喪屍如何形成、感染、消滅,皆跟從韓國說了算,明明不存在的東西卻構建出一套法則,可見其文化軟實力。同期同平台另一日本殭屍劇《與你在世界終結之日》乏人問津,無他,非正宗啊。

筆者身為本格推理小說迷,對奇幻點子素來頗為不屑的──試想想密室之謎竟因兇手具備特異功能,你收不收貨?但太陽底下無新意,力求百分百寫實捉襟見肘。喪屍既已成系統深入民心,我們接受之餘,久而久之,更樂見它在驚嚇以外發展出深刻的主題。喪屍由人變,一變喪屍即失掉本性亂咬,親友如何面對?情義兩難……骨子裏滿載倫理愛恨元素。

而我進一步大膽判定《殭屍校園》算實況劇,並非一廂情願。籌備到拍攝期間,新冠肺炎肆虐,人心惶惶,健康者對患者避之則吉,看作異類歧視,一旦到自己染病,又風水輪流轉,尋求解救之道猶如乞靈於疫苗般無助,豈非恰似人類與喪屍的關係?創作團隊身處此大時代豈會沒一絲寄意?據劇情簡介,還包含封鎖校園、軍警出動等橋段,在在令觀眾想起封邨、封區、消息不透明等疫情百態,便不單香港和內地,世界各國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5個月前,本欄介紹過同類韓片《咒術屍戰》。預告片所見,不得不改觀,《殭屍校園》作為劇集竟比前者作為電影更大製作、視野更廣闊,同時也更血腥暴力,扭轉既定印象。事實上,網劇絕不等如肥皂電視節目,反而愈長愈發揮得盡。家長要留意。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開機)。

果然是實況劇。

開場就交代喪屍病毒本研發出來讓懦弱學生強化以反抗欺凌,詎料失控,經鼠類流入校園,一發不可收拾。

欺凌是學界普遍現象,很能抓住年輕觀眾;鼠類傳播直頭新聞預言,歷歷在目。

喪屍題材一般較適合電影,粒幾鐘打打追追剛剛好,今次足足12小時,無疑太長了,極考驗編劇能力,窮盡變化。

首先,沒必要再大花筆墨解釋,反正怎解也不通,劇中人自幽一默說:「總之像《屍殺列車》吧。」三扒兩撥投入狀態。本片既非殭屍片標榜詭異,明刀明槍廝殺,場面設計(例如飯堂和圖書館兩段精采鏡頭)已不讓港產或荷里活專美,視為動作電影亦可。那麼講什麼好呢?靚仔靚女高中生多角關係,滲入「誰被感染」的懸念,互相猜忌,湊成豐富戲劇效果。

學校乃社會縮影,管理層顢頇導致情況惡化,引申防疫政策的昏瞶。壞分子趁亂第一時間前往殺害校長。雖另有良師敢於犧牲的情節,但整體校方形象差劣,學生急欲報復而後快。萬一發生在現實,恐怕也如此,思之不寒而慄。

還講什麼好呢?貧富對立。人身處危機中會否打破階級、放低成見呢?可悲答案是不會,有錢女依然自視高人一等,獨攬糧水資源,甚至陷害綜援戶同學。有沒有使你想起達官貴人群聚及調查結果疑似尊享特權?未婚媽媽分娩,受感染,變喪屍前自綁塞住大門,以防自己及其他喪屍襲擊嬰兒,催淚震撼。網紅貪求點擊,深入災區直播搵命博,嘲諷世情荒誕。猛探硬闖虎穴,消防員奮勇救援,學生捱過一關接一關似打機升級,確保了官能刺激的底盤。

《殭屍校園》毋寧新春大全盒,百貨賣百客。校園隔絕,學生控訴遭遺棄,比喻教育建制,是全劇主旨。不過,12集畢竟飽滯,尾段文場戲拖沓,結局例牌留下尾巴──近年稍具潛力的作品都這樣,視乎收視進可攻(開下一季)退可守(當無件事),次次沒完沒了,欠痛快淋漓,不足為訓。

撰文 : 余家強

[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