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31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民以食為天

管仲有云:「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此處「天」解作天大重要事情。民間的臘月祭,重點在大吃大喝。要知道農耕十分辛苦勞累,唐朝李紳《憫農》詩說得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岔開一筆,大多數人都讀過甚至會背誦這首詩,卻少之又少知道作者是誰。何以故?皆因李紳品德欠佳。他當官發達後,非常浪費食物。他喜歡吃雞舌,一餐宰殺數百隻雞,只吃雞舌。是以詩傳後世,人卻無名。

古人原本一日兩餐。史書記載,商朝人早上大概7至9點,吃一餐較豐富的「大食」,下午3至5點吃一餐「小食」。農民日出而作,吃一餐「大食」才下田,方有足夠氣力耕種。耕作完了,吃一餐「小食」,補充體力以便日入而息(皆因沒錢買油點燈也)。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且資源匱乏,故日本人傳統一日兩餐。早上吃米飯,吃得飽飽,才能支持一日的勞動!

一日兩餐的習慣,到宋朝均如是,稱為「二膳」。宋朝有打油詩云:「只把魚蝦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朱元璋雖是暴君,但衣食卻十分儉樸,漢朝皇帝每天吃四餐,他僅日進「二膳」,且不吃珍饈。據悉,乾隆每天只吃早膳和晚膳,但每餐有40至50道菜。

農民和百姓一日兩餐,不表示所有人均如此。有財有勢者可以在「大食」、「小食」之間多吃一餐。晚上秉燭夜遊後,再吃一頓消夜。這是例外,不是常規。

老百姓一般日子清茶淡飯,食只求飽,難得味美。平日吃不起肉,只能過年時殺豬,吃不起豬則宰雞殺鴨。總之,過年時大吃大喝一頓,算是慰勞春、夏、秋季的辛勞,亦符合「民以食為天」之道。今人平日已珍饈百味,食還要講究層次,講究食肆環境氣氛。過年既不祭也不大吃大喝,傳統意義已盡失矣!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