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香港世界宣明會近日接連被質疑助養兒童風波,會方反應也算快。除了出詳盡聲明回應,總幹事馮丹媚拍片講解,之後不知是會方有意還是名人義工們自發,陸續還看到這些名人義工接受訪問幫忙澄清,公關手法了得,卻可能忽略了坦誠的重要。
一般人對助養兒童的理解是,不一定會直接將錢交到受助者手上,可以是向受助者提供食物、居所和供書教學直至對方成年,所以非常明白助養者羅先生上月在社交媒體發現,自己助養十年的阿爾巴尼亞兒童,在其社交媒體上放上「又煙又酒又跑車」的照片,該「潮童」並表示多年來都無直接收過他的捐款時的震驚。宣明會回應,他們一向不會直接將捐款交給小朋友,而是利用捐款在兒童所在社區設立基礎教育、改善水利和醫療,小孩從而生活得更好。
這個其實是萬能key,將助養兒童換成是助養婦女、助養老人、助養殘障……一樣適用,所以簡單來說,宣明會做的其實是扶貧工作,助養兒童只是gimmick而已。
筆者求學時已開始參與宣明會的助養兒童計劃,不夠錢用也不敢停止捐款,憂慮該兒童會因此斷水斷糧無學返,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與受助養兒童是一對一的直接關係,如今才知道原來該兒童只是被推出去要與捐款者定期通訊的社區代表,只是一種間接又疏離的關係。正如羅先生說透過社交媒體直接聯絡上其助養的兒童,該名已成長的少年表示,的確參與過一些社區活動,卻不知道原來這就是被助養。
並非質疑宣明會工作,只是為何不直接說明這是扶貧項目,硬要利用助養作為包裝來賺取感情分和吸款。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雪地賣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