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
每到歲晚寒冬,總有不少名人蒙主寵召。今年1月6日,薛尼波達(Sidney Poitier)與世長辭。同日,另一位荷里活導演彼德波丁諾維奇(Peter Bogdanovich, 1939-2022)靜悄悄的逝去。這一輩老人家活得太久了,年輕一輩大多不認識他們。老波尤其如是,他的黃金歲月在1971至1973年,共拍了三部叫座又叫好的電影。有評論人形容他像一顆劃過荷里活上空的彗星,剎那芳華後便沉寂!
跟偶像兼好友奧遜威爾斯一樣,他最令人懷念的作品依然是處女作The Last Picture Show。現時網上大多直譯為《最後一場電影》,依稀記得港譯是《好戲在後頭》,主要演員全是當時不見經傳新人,還要拍黑白片,可見他少年輕狂,卻藝高人膽大。
《好戲在後頭》雖是51年前舊作,現今重看並不過時。電影講1951年得州一個破落小鎮幾個青年的成長。鎮上居民大多教育水準不高,生活苦悶,成年人靠偷情、通姦消遣有生之涯。年輕人前路茫茫,寂寞無聊,唯有追求性慰藉。電視時代來臨,鎮上唯一的戲院也要關門,最後放映的一場電影是侯活鶴士1948年的The Red River(港譯《大戰紅河邊》)。看過《浪跡天地》者應知,美國現今仍有如此破落小鎮,空轉的青春,凋敝的餘生。
女主角是19歲模特兒茜貝兒薛花(Cybill Shepherd),青春美麗性感,出賣女色向上爬。電影拍完,波丁諾維奇跟茜貝兒薛花已難捨難離。他跟編劇妻子離婚而娶她。茜貝兒則妻憑夫貴,拍過幾部片,紅過一陣子。是人生如戲?還是戲如人生?
波丁諾維奇曾在訪問中說過:由二十至四十年代,大多數電影主角都是女性。不只女明星紅過男演員,還有不少出色的女導演。二戰後,由黑色電影和西部片成為潮流開始,女性不如男性吃重了。
他認為,現今的電影較昔日乏味,其故在此。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