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2日

馬揮 人云我云

金髮姑娘原則

大家是否熟悉中譯為《金髮女孩與三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故事?此故事在十九世紀英國十分流行,有許多版本,還發展成「金髮姑娘原則」,應用於天文學、認知科學、發展心理學、醫學、經濟學及通訊學——有興趣的讀者請讀中文維基的介紹——見如何受重視。

《金髮女孩與三熊》原本是民間故事,口耳相傳。英國1813至1843年間的桂冠詩人Robert Southey於1837年寫成故事,收入其著作The Doctor。這個原初版本是為成人而寫的,不是為兒童而作。後來,George Nicol將故事寫成童謠,成為童話,迅即流行。據考證,口述的民間故事版,是一頭雌狐狸與三熊的故事。1837年版將雌狐狸改為老婦。1949年Joseph Cundall將老婦改為女孩。繼後有作家寫她是銀髮女孩,亦有寫她為金髮姑娘。

1904年,女孩的名字敲定為「金髮」,寓意她是個漂亮的女孩也!傳世至現今的歐洲童話,大多以青春期的女孩(處女)為主角,如《白雪公主》、《睡公主》、《灰姑娘》、《美女與野獸》、Rumpelstilzchen等等。當然亦有以男孩為主角的,如《三兄弟》、《小裁縫》等,但不只數量較少,流行程度亦遠遠不及女孩。何以如此?因為童話的忠實聽眾大多是女孩?還是因為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給她們講童話,旨在教導她們處世之道?

《金髮女孩與三熊》情節十分簡單。話說一名粗野的老婦,在樹林中發現了三頭雄熊居住的屋子。待三熊離家後,她偷偷闖進屋內,坐三熊的椅子,喝三熊的粥(或湯)、到樓上睡三熊的床。好夢正酣,三熊回家,發現了她。老婦趕忙跳窗逃跑,三熊徒呼奈何。情節如此簡單,老婦擅入私人居所,享盡甜頭,幹了壞事卻逃之夭夭。這樣的故事為何竟大受歡迎?反映了十九世紀英國人什麼心理呢?

(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