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18日

馬揮 人云我云

以史為鑑?

古語有云:以史為鑑。《舊唐書.魏徵傳》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倚重直言的諫臣魏徵。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傷心流淚,嘆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鑑、鏡意思無分別。這應是以史為鑑的出處。

表面看來,「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沒錯。然而,深究之下,此語亦有可商榷之處。此語背後假設了:今人面對的問題,前人曾經歷。前人的經驗可以作為參考,指導今人的實踐。前人的所為是正確的,今天可以照做。前人所犯的錯誤,今人可以避免或糾正。比如說,唐代藩鎮為禍,武將跋扈囂張,是唐代由昌盛走向衰落的原因。宋代以此為鑑,重文輕武,的確沒有了藩鎮之亂。然而,宋代皇帝收天下兵權,由文官掌管,產生「強幹弱枝」、安內無法攘外的問題,即所謂「扶得東來西又倒」,前門拒虎,卻後門進狼。

以史為鑑,往往只看到樹木,不見森林,看不到制度出了問題。中國歷史幾千年來不斷治、亂循環,皆因整個政治制度出問題。不改革整個制度,無法跳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惡性循環。何況,改變極速的現代社會所面對的林林總總問題,根本不是封建皇朝可以想像的,亦不是封建皇朝的經驗可以提供解決辦法的。許多時候,國人以史為鑑,不過是變相的重蹈覆轍而已!

有春秋時代「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歷史先例,唐朝以前的史官,一般都能秉筆直書,如實記錄歷史,皇帝從來都不敢過問史官的記載。唐太宗以史為鑑,為免史書將他污名化,令房玄齡修改歷史。這樣的以史為鑑,有何值得稱道之處呢?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